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原创首发】陈法玉:淡墨写作无声诗——吕懿插画作品赏析

2017-01-1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吕懿的插画作品不是服务于某一部文化书籍,对书中内容作些形象的说明以加强作品的感染力;也不是配合某种商业、商品的推广和宣传,以激发消费者的需求兴趣。她的所有努力就是要将插画从一种从属性的艺术变成一门独立的艺术,用插画作品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和态度,寄托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志趣。吕懿的插画,小中见大、平中显奇,蕴含深厚、畅神达意,虽不像泼墨大写意那样给人以强烈的视角冲击,但却也能像一首首清新、隽永的诗词小令,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陶情冶性。这次集中欣赏了吕懿一大批的插画作品,从思想上、艺术上、审美上总体考量一番,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

吕懿: 远声

  一、题材宽泛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吕懿插画所选择的题材,大多是花鸟虫鱼、小物小景,如树木、鸟类、花草等。难得的是她惯于通过表现这一草一木、一虫一鱼,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愫。《但傍清溪坐 寂寂待云归》的画面是一株兰花独秀崖畔,水不可涉,山不可攀,在这人迹难至之境,兰花怡然自得,孤芳自赏。作者寄情于画,表达出了一种超凡脱俗、心在尘外的闲适情怀。《何时花开》与上述之画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多了个完全看不到面目的人儿趴在花案上打盹,画面的主题由表现物变为表现人,但这也更能突显出作品的艺术张力。这幅画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个趴在花案上睡着的人,看了这盆刚打出蓓蕾的玫瑰抑或是月季多久了呢?这蓓蕾是在他打盹之前开的,还是在他打盹的当儿开的?他每天都是这样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吗?如此爱花的人怎么可以错过花瓣一点一点伸张开来的时刻呢?能在忙碌的生活之外还能拿出时间等着看花开的人,可见他的心情是多么好啊!

  如果说画这些花的草的只是表达了作者一种小资的情调,那么吕懿一些关注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则把作者的思想境界推向了另外一种高度。《卖却屋边三亩地 添成窗下一摞书》这幅画,在今天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它隐喻着人们只有购书、爱书、读书,才能提升人格修为,涵养德行操守。而《高楼窗外苦无花》的画意,则带有对生态环保等社会问题的思考。

  吕懿的一组在描绘少年生活的情景中寄托乡愁的静物画也很有意趣。《大雪》中的芦花“毛窝子”、《暖冬》中的小红袄、《放学》中的“小书包”以及放在书包旁边的那两支不知名的小野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意蕴深厚耐读,凸显艺术张力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有诗云:“李候有句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吕懿深悟国画的要义、旨趣,力求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重在作品中表现出深厚的诗意来。

  《远声》这幅画作秉承吕懿一贯大片留白的绘画风格,只在画面的右下角画出了一个男人背依山石独自吹箫的场景。虽然这个吹箫人面目不清,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得出他是怎样的神情专注,正沉醉于音乐所带来的美妙之中。此时此刻,他吹奏的也许是《平湖秋月》,也许是《碧涧流泉》,也许是《平沙落雁》……不管他吹的是什么,我们都会被他的音乐所感染,被他的心情所感染,尽管我们在画作上听不到那动听的箫声。而画作上大片的留白,正好印证了箫声的越传越远。在《日出三竿僧未起 看来功名不如闲》这幅画中,我们看不到酣然大睡的僧人,也看不到日上三竿的景致,但是随意搁置在长条凳上的那件僧袍、那条串佛珠在告诉观者,僧人就在我们看不到的一间卧室内继续着自己的清秋大梦。走出凡尘的僧人能够如此“不管时辰到几时,我自睡到自然醒”,而为功名打拼的人们则早已是奔波劳碌在各个场所。《虚实》的画意也很值得把玩。那个穿着打了三块大补丁长衫的人,立在一株干枯的死树旁边。这明明是一个落魄者的形象。但是,我们从一个镜框里再看他的时候,却是一副安然自在的神态,旁边的枯树也挂上了绿叶。这幅画最起码告诉我们两方面的道理:一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总是把自己光鲜的一面示人,内心的隐忍只有自己明白;二是我们在看待一个人的时候,由于视角或者是态度不一样,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有时候,吕懿则把自己作品的诗意更加直接地呈现出来。《苦艾》就是完全图解出刘家魁《苦艾》的原诗,完全是按照诗歌的意境来,在江边的一条孤舟上,画着一个手持一束艾草的人在若有所思。对此作者尤嫌不够,干脆用三分之二的画面,又把原诗复制其上,以增加作品所要强调的氛围和思想。而《花落知多少》和《照无眠》,也是汲取孟浩然的《春晓》、苏轼的《丙辰中秋》的诗意,画出了别有意趣的画境和画意。

  三、风格承古萌新,表现灵活多变

  吕懿的插画既继承传统国画创作的技巧、技法,又兼容并蓄地融进一些新潮流的元素,特别是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印象主义、唯美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使作品的审美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蓝莲花学名又叫“睡莲”,盛开时一般是浮在水面或稍微高出水面几公分,但绝没有像常见的荷花那样亭亭玉立者。而吕懿自有奇思妙想,在作品《蓝莲花》中,她不仅让一支蓝莲花长到云端,而且也让的它的莲叶也变成了云朵。更有趣的是,她还在云朵变成的莲叶上画了一个打盹瞌睡的男子。不管是莲叶还是云朵,都不可承受百余斤的人的躯体。这种超现实的、浪漫主义的绘画创作,不仅不让人质疑、反感,反而能让观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会心一笑后理解到作者追求清静淡然的人生态度。与此绘画内容和表现手法相近的,还有《一叶晴明》《停歇》《南柯一梦》等。

  《长廊》一画,也颇具现代绘画的风格。静静的长廊里,一黑一白交替摆放着一长溜凳子。一眼望去,这一溜凳子多么像钢琴的键盘,那一黑一白的凳子明明就是一个个钢琴的按键。这一溜凳子上,只有一个人安详地坐在那里。看到这里,难道我们没有想到这是琴键摁下的一个长音吗?一幅看似简单的插画能够给我们留下如此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艺术的张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吕懿这批插画作品中出现的所有人物,没有一个是有鼻子有眼表情清晰的。每一个具体的人物,都是一个轮廓,都是一个剪影。但是我们都能从他们不同的姿态上,理解出人物不同的神情。在《面对》中,我们知道人物在思考、在回忆,或者是在苦闷、在挣扎,甚至是在面对一场生死的抉择;在《走过》中,我们知道人物可能是在把这捧马蹄莲或送给友人,或带回自赏。即使在《一路风雨亦兼程》人物背影的轮廓中,我们也能看到人物脸上流露出的或坚毅、或无奈的神情……吕懿总是让模糊的人和清晰的物呈现于一个画面中,这是否是吕懿独有的表达方式呢?

  吕懿的插画作品洋溢着脱落形似、强调神韵的文人画气息,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愉悦。我们希望吕懿在今后的创作中画的更好,走的更远。

 

  延伸阅读:

  徐粤春评吴涛毅绘画艺术:从吾土吾民中生发

  【原创首发】合唱艺术的魅力在小城展现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汇总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