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仲呈祥:开创从高原勇攀高峰的文艺新局面

2016-10-17 阅读: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收藏

  马克思曾精辟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集中体现了21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是抓住了时代本质和文艺规律的彻底的能说服人的科学理论。两年来,文艺界认真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创作与评论发生了深刻喜人的变化,开创了从高原勇攀高峰的文艺新局面。

  思想是创作与评论的先导。没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指引,便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持续健康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针对中国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实践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高瞻远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美学观,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的新思想、新观点,无论对作家艺术家还是理论家批评家,都是醍醐灌顶之启示、鞭辟入里之警示,作为理论指南,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

  关于文艺的宗旨和方向,针对时下创作与鉴赏出现的媚俗化、低俗化、庸俗化倾向和社会审美水准滑坡的现象,习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这就指引创作与评论回到人类以审美方式认识改造世界需要文艺“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初心:以文化人,以艺养心,移风易俗,提升素质,推动时代前进和历史发展。关于文艺与资本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正视和科学解决的一个关键课题,针对已经出现的“唯票房”“唯收视”“唯码洋”“唯点击率”等唯经济效益的错误倾向,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这就廓清了背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精神生产与资本运作的矛盾规律的种种迷雾,摆正了文艺与经济的关系,确保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迷失方向。关于文艺为什么人这个根本的原则的问题,针对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创作邪风,习总书记谆谆告诫:“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就引领创作与评论拨开迷雾回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上来。关于文艺创作与评论倾向,针对确实存在的问题,习总书记精准指明:创作上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评论上存在着“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甚至“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的现象……真是一针见血,切中时弊。所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为文艺创作与评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历经两年实践,都日渐深入人心,刻在广大作家艺术家评论家的脑海里,化为自觉意识和准则。理论创新势必带来思维变革。以全面辩证、兼容整合、取法乎中的和谐哲学精神取代那种简单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好走极端的单向思维,不仅个人端正了文艺航向,提高了创作和评论水平,而且从根本上提升了文艺从业人员的整体学养、素养和涵养,净化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营造了良好的鉴赏氛围,为文艺创作与评论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理论创新还势必促进文艺创作与评论取得实绩。两年来,文艺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普遍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作家艺术家评论家的时代使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创作与评论氛围正气上升,“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创作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从高原勇攀高峰的作品和评论。

  创作上,文艺各门类都出现了思想较为精深、艺术颇为精湛、制作相当精良的精品力作。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百团大战》《战狼》,电视剧《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太行山上》《三八线》《北平无战事》,长篇小说《装台》,豫剧《焦裕禄》,评剧《母亲》《红高粱》,淮剧《小镇》,沪剧《挑山女人》,湘剧《月亮粑粑》,话剧《麻醉师》……一批从高原勇攀高峰的优秀作品着力讴歌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和记录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彰显了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新近,我有幸先睹为快,观看了几十台即将参演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优秀剧目,还看了一些晋京展演的全国地方戏曲的优秀剧目以及国家直属艺术院团2016年演出季剧目,真是佳作迭出,情势喜人。这都是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催生的丰硕成果。

  评论上,也与创作比翼齐飞,开始步入正轨,勃发生机。为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应运而生,全国近30个省市的相应学术团体也纷纷问世。全国专业的业余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组织起来,创办刊物,研讨培训,秉笔直书。《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文学批评》《长江文艺评论》等作为文艺评论的新阵地,开始发出科学的评论声音。文艺评论界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运用批评这把“利器”,实事求是,褒优贬劣,一方面热情评介优秀作品,另一方面对那种“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和“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的错误倾向,对那种“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西化思潮,对那种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谬论,对“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和“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的作品,都敢于亮剑,说真话,述真情,求真理,以理服人,营造“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的良好氛围。同时,全国文艺评奖制度的改革也初见成效,各类评奖数量大大精简,质量却明显提高。中国京剧节等艺术节用“一剧一评”取代评奖,让评论家与艺术家当堂会审,切磋交流,受到文艺界和全社会的普遍好评。

  与理论创新和创作实绩相较,更深层次的重要收获和深刻变化是:两年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促使广大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大大增强。这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能够持续健康繁荣、永远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文化根基。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这些话,激起文艺工作者的极大振奋和强烈共鸣,开始化为大家共同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特别是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进一步阐明了文化自信较之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更是深得党心和民心。文化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人价值选择与道德修为的内在精神基础;文化攸关人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广泛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文化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灵,厚实到决定每个人在世界各种思潮激荡中的竞争耐力与精神定力。习总书记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的深刻论断,关于“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精辟阐述,都正在成为广大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指南。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大家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文化自信带来文艺自信。大家自信文艺创作与评论都能在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唯其如此,大家深感任重道远,使命光荣,对中华文化的素养和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修养更加重视。这就令我国文艺队伍的整体人文素质和审美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构筑了新的文化制高点和文艺创作评论的内在驱动力。

  弹指一挥间,两年来,在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引下,文艺界确实发生了令人振奋的深刻变化。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离党和人民的希望、离伟大时代的呼唤、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要求,都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务必总结经验,以利再战,从高原攀登高峰。“蓄芳待来年”!

(文/仲呈祥)

 

 

  延伸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两周年巡礼

  仲呈祥: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文艺创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