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李林荣:“行己有耻”涵养“浩然之气”

2016-10-17 阅读: 来源:中国财经报网 作者: 收藏

  在我国古人提出的读书人所应追求的最高层次的理想人格标准里,一个首要的尺度叫作“行己有耻”(《论语·子路第十三》)。它的意思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知耻之心。这看起来好像很平常的一点,之所以被强调得如此重要,据说是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一个人才能在内心深处培养起一种至大至刚的、足以坚定地支撑全副身心的“浩然之气”;而一旦去做了让自己心中含愧的事,这种可以稳固身心的“浩然之气”也就必然会溃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遥隔时光的漫漫长河,今天,我们回味这样的古训,转念再来细察身边远近的人事烟云,不能不感叹:这古老而朴素的说辞,倒确有穿越浩渺时空、直击人性深处的一种神奇力量。而若要从我们耳熟能详的现代文人当中,找出一位既平易近人,同时又能够生动、充分地体现出古人所称的这种“浩然之气”的典型代表,一身而兼具散文家、学者、教育家和诗人多重身份的朱自清先生,可算是首选。

  朱自清先生作为古语所称之“士”、现代白话所称之“知识分子”,他所具备的“浩然之气”,当然最突出地展示在了他生命终了之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以一介书生的羸弱之躯默默彰显“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这样众所周知的动人事迹中,但又远远不仅限于此。或者说,朱先生临终前的这凛然一举,完全是跟他严谨有度、进退有方,时时处处在为人律己上兼重细行和大节的一贯作风,自然而紧密地承续、结合为一体的。

  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序列上讲,朱自清属于厥功至伟、声名显赫的开疆元勋一代。而在这人人各具神通的一代文坛骁将的阵营里,朱自清自始至终都是相形之下显得最平实、最沉静,把持自己最为谨慎的一个。用他形容自己的话说,就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最平凡不过的人”(《背影·序》)。这使他即便在自己起初的新诗创作已经在文坛赢得了一定的关注,甚至因此有不少人已把他当成了一位值得期待的重要诗人之后,还是对自己做诗人的潜能和前景深怀疑虑,以致后来终于主动淡出诗坛,逐渐把自己的创作重心转移到了在他看来更适合自己,同时也比诗更容易对付的散文领域。

  事实证明,耕耘在散文田园里的朱自清,非但没有放弃诗人所特有的那种视一字一念贵若千金的锻炼辞章和锤凿思绪的、于精微处吃力的缜密功夫,而且更平添了在雅与俗、古与今、中与洋等多重纠缠着现代白话散文迈进步履的复杂对峙关系之中,寻求全面突破的繁难挑战。朱自清没有像同时代别的许多作家那样,用喊口号、组社团、提主张等高调的动作或姿态,来为自己创作实践上的刻苦攻关张目造势,可能他根本就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去为自己正在努力中的一件事而虚张声势。

  但最终,朱自清以自己在当时广获公认的一系列极其成功的散文佳作,为古老辉煌的中华散文传统,特别是以言个人之志、抒一己之情、述凡常之事和记优游之迹而见长的那一路“美文”传统,稳妥、顺利地完成比较彻底全面的现代转型,尽到了旁人所难以替代的关键作用。而散文的这一古今兴替的成功,在当时对于整个现代白话文学能否抓住历史机遇,从文言一统天下的雅文化空间里适时地夺得一份生存权,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就连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大师鲁迅先生,之后也曾恳切地认定,散文道路上的这一成功几乎是在小说和戏曲之上的。

  取得如此非凡的文学成就时,无论是按过去还是现在的标准,朱自清都还只能说是一个未及而立之年的纯粹的小伙子,并且还是一位爱写诗也会写诗的小伙子。更何况这时候,中国人里有能力用顺畅、生动的现代白话做文章的,还少得如同沙里含金。因而,在朱自清写作于这一时期而后来被广奉为现代散文经典范本的不少作品里,都很自然地流露着一些在别的时代、别的岁数的人看来未免略显矫揉的文思痕迹。

  不过,就朱自清毕生的文字生涯和事业收获来讲,白话美文作家这段行程还只是其中最易为人所共知的一个小片断。即使单论文辞风格,跨过1930年代中期,也就是人近中年之后,朱自清笔下从选题取材,到章法蕴涵,也都分明展示出了绚烂归于平淡,情致内敛为理趣,拙朴苍劲之意毕现的更为成熟和稳定的新风貌。对朱自清这部分散文作品,朱自清的好友叶圣陶先生的孙辈、当代作家叶兆言,甚至曾高度评价为朱自清散文的真正代表作。

  以我们中国人现代的寿命观衡量,在51岁上就遽然病逝的朱自清先生享年不算长久。然而,主要由于他个人一丝不苟的严格自持和一日不懈的踏实勤奋,朱自清在年仅半百的人生岁月里,最终累积起了自己同时作为文学家和教育家的劳作不息、硕果不断的30年的双重丰收。

  渗透在朱自清这30年劳心沥血的双重成功的事业生涯背后的,不是一般文人雅士所惯有的那种奔放似狂或闲澹如水的神态,而是“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易经·乾卦》)的上古君子气度。

  在自己声名响彻文坛,被旁人看来蔚然已列身于一代文宗之际,却还能本素朴之心,以诚挚之语,在自己文集序言里,自认才拙。应朋友竭力推举,作为新诗权威去承担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却同时又能撰文公开坦白:自己对一首只有四行之短而久享赞誉的白话新诗,始终理解不够透彻,不但别人所称的全诗之妙无从吟味,而且四行诗之中,自己至多只有三行能勉强琢磨明白。已经在清华大学任教多年,且深孚师生所望做上了系主任,却仍总是暗中严厉自审、勤加自励自责,以致不止一次睡中梦见自己因学识不足而被学校解聘。

  ———上列所有这些言行思虑,在为了算计身外一时名利得失而往往不惜蝇营狗苟、丢弃自己起码人格的庸俗污浊之徒那里,大概都属于十足的痴傻。但在朱自清先生这里,这些细节都是他日常生活中最率真、最切实也最多见的部分。牢牢地维系着朱自清先生这种在朴素、平凡的底色上彻底超越了一切低级趣味的生活状态的,或许正是我们只有在古之先贤的警世话语里,才可以见到的那种据说是与人生的大义和直道相匹配而存在的,由无数“行己有耻”的生活细节一点一点支撑、涵养起来的“浩然之气”。

  (作者:李林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执行主任。)

 

  延伸阅读:

  “跨语际对话:文艺评论国际论坛”闭幕 

  专家研讨当代文艺评论中的鲁迅传统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沙龙】五四传统与当代文艺

  李林荣:《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是史与诗的交响

  李林荣:“立传难,为鲁迅立传尤难”

  中国文联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考察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工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