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的雨,也挡不住观众热忱的脚步。徐悲鸿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画坛的时代巨擘,在120周年诞辰之际,《徐悲鸿》在美丽的蠡湖畔首演成功。感谢苏沪锡三地好友冒雨捧场,支持评弹艺术,支持《徐悲鸿》团队,支持胡编。还要感谢所有的演员老师们,闭关勤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把很粗糙的文本以较有艺术感染力的二度创作呈现于舞台。陈勇老师的那段国歌谱得极好听,符合情境,提升人物,把我创作时最兴奋的文字灵感转化成了我所要的音乐意象,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他。我还要谢谢那位一直被我叫作夏世仁的制作人夏吉平先生,没有他的严苛、认真,甚至那么点霸道,要做成这件不易之事恐怕真没那么容易。忙了半年,真心累,放松几天吧,还有旧债和新任务等着我哩!”
7月19日,胡磊蕾通过自己的个人微信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段话有着些许的自豪,有着些许的释然。作为百度百科可查的著名编剧,胡磊蕾的身份有很多,她现在游走在国家一级编剧、专栏作家、电视人等多个角色。她并不是一位高产作家,多年来,她的创作一直稳扎稳打,每每都能收获美誉。严格来说,记者与胡磊蕾没有太深的交集,但神交已久。每一次记者都能从她身上感受到江南女子独有的亲和与涵养,关于她,记者愿意慢慢品味。
一见,如故
和胡磊蕾相识,大约在2年前。因为苏州两会报道的采访创新,记者因缘际会地添加到了苏州市政协委员胡磊蕾的个人微信号。细读她的朋友圈,你会发现,她是一个随和且带着浪漫色彩的文人。当时,记者并没有想到,随意添加的这位好友,竟然是苏州地界上赫赫有名的年轻女编剧。
信手搜索百度百科“胡磊蕾”,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曲艺家协会理事等等称号给她的名字,加注了太多的光环。而彼时,她的中篇弹词《绣神》早已获得国家大奖无数。即便如此,胡磊蕾给记者的印象依然是一位温婉,甚至有时候大大咧咧的大姐姐。因为,她通过记者好友申请的速度实在太过快速,等回过味来,才顿感有点不可思议:“她怎么会这么平易近人呢?”
通过“窥视”她的朋友圈,记者慢慢被这样一个随性的小女子所吸引,一见,如故。
初次,《绣神》的惊艳
虽然距离中篇弹词《绣神》的创作已经过去三年,但对于《绣神》文本的褒奖仍在接踵而来——《绣神》除获得全国优秀曲艺作品评选表彰活动金奖,这是苏州评弹首次获得这项殊荣。此外,今年6月,两年一评的江苏省文艺政府奖最高奖,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奖评比揭晓,《绣神》再次榜上有名,分获文华剧目奖、文华编剧奖、文华表演奖三项大奖。这样的含金量不小,难度也可想而知。
为了《绣神》胡磊蕾花了半年时间进行前期准备,她前往南通探访沈寿的足迹,向张謇纪念馆的专家征询意见,也前往太湖边的镇湖观察绣娘们的工作场景,又采访了仿真绣传人。有个细节令她特别感动,是说沈寿为了保持作品的空灵感,一般不吃油腻的食物,也不吃气味比较重的食物,“所以说沈寿的作品不仅是绣品,更是她自己的一颗心。”
动笔又花半年,前前后后改了二十遍。胡磊蕾记得,那一年过完春节之后的三个月,闭关写作,日日熬夜,每天只睡五小时,五天出一次门,“十分折磨!”史料里可能只是三五页纸的叙述,在弹词中要有三四十分钟的演绎。中篇弹词《绣神》时长2小时15分钟,一共写了39张A4纸。
再见,倾心
胡磊蕾的朋友圈相当有艺术范儿,因为常年两会报道的缘故,记者的朋友圈内有不少政协委员好友,其中也不乏艺术圈的大腕儿。胡磊蕾总能在闲暇时和圈内好友逗趣,而这些,每每能被记者捕捉到。
一见如故后,记者与胡磊蕾的接触多了起来,但多以神交为主。每年年初的两会会场,彼此都能对视微笑,然后见面浅谈几句。从与胡磊蕾的交谈中,从她在微信里写诗填词,你可以感觉到她是一位细腻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她可以变成戏剧中的人物,觉悟而柔软;在现实中,她又是那么开朗,只要相熟的人求助于她,她都能伸出慷慨之手,恨不能帮你做好这件事。
座谈会上,虽然早已是在曲艺编剧界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但她始终很低调。果然是个可爱的人物。在朋友们的注释里,可爱的胡磊蕾是一个会和爱猫温柔嬉戏,又爱在花丛柳树间柔美自拍,她也是会端起一杯茶,立即从纸里优雅地走出来的妙人儿。
她单纯热烈地爱着她的编剧事业,以及笔尖文字。可谓,再见,倾心。
再见,已是《徐悲鸿》的圆满
“风急雨狂,夜凉如秋。灿鸿还在发威,来福依然酣睡。久未写诗,来一首吧!”这是一段来自胡磊蕾7月11日的微信。此时,她刚刚完成原创中篇弹词《徐悲鸿》的创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排演中。
7月18日,2015“说唱中国梦”江苏曲协重点创作推进项目“纪念画坛一代宗师徐悲鸿先生诞辰120周年原创中篇苏州弹词《徐悲鸿》”在无锡大剧院艺术剧场举行了首场公演。演员倾情投入的表演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徐悲鸿的名字跨越了三个世纪。这个名字,让不同种族、不同国藉的人们,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同道与知音。徐悲鸿自己写的论著不少,别人写徐悲鸿的著作更多,但是以第一部舞台作品来展现一代画坛宗师的艺术人生、情感历程、人格魅力,原创中篇评弹《徐悲鸿》的创演团队无疑是极具美学眼光和挑战精神的。这是徐悲鸿夫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的遗愿,也是曲艺艺术向大师致敬的最好方式。
而令胡磊蕾感到激动的是,她的《徐悲鸿》创作文本,有幸得到了廖静文先生的亲自阅读,廖静文先生还委托徐悲鸿艺术委员会的刘钊主任向作者表示感谢并传达满意之情,整个团队誓以最饱满的激情和最认真的态度投入作品的修改和排演。廖静文先生生前能对中篇弹词《徐悲鸿》如此肯定,无疑是对胡磊蕾莫大的鼓励。
胡磊蕾其人
胡磊蕾 女,苏州人。
1994年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199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戏剧文学系,2009年获得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艺术方向硕士学位(MFA),(中国首届艺术硕士)。国家一级编剧。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曲艺家协会理事,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首届“苏明杯”青年艺术人才。江苏省三八红旗手。
主要创作获奖经历:
《小泥人》(戏剧小品),获中国文化部主办的“2004年中国小品大赛”“金狮奖”,获“2003年中国曹禺戏剧奖”;
《茉莉花开》(评弹音乐剧),获中国文化部主办的“2006年中国·滨州第三届国际小戏艺术节”最佳编剧奖、最佳节目奖,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暨2009中华元素创意大赛银奖,获江苏省第七届“五星工程奖”金奖;
中篇弹词《绣神》,获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大奖,获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2012年度全国优秀曲艺作品金奖,获文化部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书目奖第一名,获2015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文华编剧奖,获江苏省文联、省曲艺家协会颁发的第五届江苏省曲艺最高奖“芦花奖”节目奖第一名、文学奖第一名;
《雷雨》(合作),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获文化部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评弹艺术节节目金奖,获江苏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获江苏首届文华大奖、文华编剧奖。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