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理论研讨会”及“四川省文艺评论骨干第一期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2015年11月15日,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四川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理论研讨会”在绵阳市召开。研讨会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刘大桥主持,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绵阳市文联、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等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的约30位文艺评论家、学者以及相关媒体记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绵阳市副市长经大忠同志、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研究员分别发表了会议致辞。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以如何深入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中心。与会代表就党的文艺政策、文艺的“人民性”、文艺与市场的关系、四川文艺评论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是继延安文艺讲话之后的又一篇光辉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指导和推动中国文艺走上历史高峰具有里程碑意义。四川文艺界工作者应该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文艺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有关精神,结合四川文艺创作和评论的实际,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四川的文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文本解读
省评协主席、省社科院副院长李明泉研究员首先谈了自己对习近平讲话的理解。他说,此次全文公布的《讲话》是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和深化,它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已经不仅是又一个春天,而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说,“10.15”讲话有许多新思路新要求,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例如讲话对作家文艺家提出“三先三有二美”的要求,其中“三先”(即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是第一次提出来的,是对我们作家艺术家的价值定位、职业定位和追求定位。又如讲话特别谈到两个“美”(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样的词语是激动人心和富有深意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冯宪光教授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里提到的另外两个观点,即人民观点和艺术观点,是在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基础上,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的创新。
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白浩教授看来,“10.15”讲话是具有独特文风的“真文章”,而非过去长期流行的“党八股”“官样文章”。“10.15”讲话采用了一种亲切的“谈话风”,在这种“谈话风”的背后我们可以看见一个真实的人在谈真心的问题,可以看见总书记对当前文艺状况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真着急”,同时更能看见总书记对改变这些不良倾向,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信心和担当。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民族认同
四川大学冯宪光教授指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当前中央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文化工作会上就曾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多时候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而中国文艺目前在整体上仍然不能与西方文艺完全平等地对话,这是需要深刻反思的。冯教授认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不外乎两条,一是要能创作出最好的文艺作品,二是要打造最好的传播方式。他进一步指出,在文艺工作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应局限于汉民族的传统,而应该发扬中国多民族的文化优势,把各个民族的生存状态、理想追求、心性情感展现出来,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弘扬传统与借鉴西方并不矛盾。我们绝对不能放弃对世界上其它国家优秀文化的借鉴和学习。事实上,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身也是西方许多正直的艺术家所作的有意义的探索,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表达了摆脱困境的情怀,其中不乏可资学习之处。当代世界文化处于大动荡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西方文化要采取“交流、交融、交锋”的方式。
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杨荣宏则强调了当前中国文艺应该增强国家民族认同的功能。他认为,当前中国在国家民族认同方面正面临社会原子化、社会阶层固化以及分离主义思潮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文学艺术应该发挥其不可取代的作用。他还提出了若干具体思路,如重温中华元典,树立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讲述中国历史故事,拒绝历史虚无主义;抒发家国情怀,表现英雄气概;关注现实,呼唤公平正义等。
三、文艺信仰的重建
四川文理学院范藻教授特别关注“10.15”讲话中提到的文艺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他说,近百年来,中国的文化建设在经历了启蒙的沉重和救亡的艰难之后,今天应该进入信仰的重建阶段了。信仰重建的意义已毋庸置疑,而问题的关键仍然是我们的文艺需要重建什么样的信仰。在范教授看来,文艺信仰重建的终极目标就是真善美。在文艺工作中,信仰真,就是要不唯书,不唯上,坚持真理,随时改正错误;信仰善,就是热情表现伟大的爱,把善作为个体存在价值的首选和人生意义的基础;信仰美,则应该体现有限的生活形式与无限的生命内容之间的综合性感受和本体性存在。
省社科院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杨慧瑄也认为,从古至今,只有那些有信仰的文字才能够在时间的冲刷之后,依然为后人所肯定。今日中国的社会意识正面临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大众的审美取向自觉或不自觉地随着经济的曲线飘移到感官化、娱乐化的流层。因此,今天的中国文艺尤其需要彰显信仰,通过信仰之光,通过有品格的文艺创作,去影响时代的精神格局。
四、当前文艺生态和对策
不少与会学者的发言都涉及当前文艺生态中存在的乱象。学者们一方面对各种不良倾向,尤其是对文艺与市场关系的扭曲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揭示、分析和批判;另一方面也以“10.15”讲话为依据,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艾莲指出,近年来,以数据来判断文艺作品好坏的趋势正愈演愈烈,排行榜、上座率、票房、收视率、市场占有率、发行量、码洋、点击率、拍卖价格等数据日益成为信息化时代、商品化时代衡量文艺作品的“法宝”,优秀文艺作品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面对这种“唯市场唯金钱唯利益”之风,法制的健全、管理的规范固然重要,精神的引领更需要重视。
西南交通大学高力教授认为,当前文艺创作繁而不荣、兴而不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艺创作缺少批评精神,失却文艺批评的鞭策和佑护。一些文艺批评蜕变成文艺表扬甚至是作品广告,一些宣传和炒作代替了文艺批评。“友情褒扬”、“红包评论”以及以圈子为中心的两极评判的“捧杀”和“棒杀”使得文艺批评面临“如履深渊”的诚信危机。
高力教授还针对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生态中的“唯票房论”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策。他指出,目前中国电影收入的百分九十来自于票房,而美国电影的国内票房收益仅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五,其它收入则来自海外版权输出以及电影衍生品。国内电影制作和生产“唯票房论”的根源在于电影生产工业化进程尚未完善。走出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电影收益方式的多样化,即从单纯的“票房至上”走向多元的后电影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在这个问题上,包豪斯学派的美学主张值得借鉴,即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强调艺术设计的目标是人而不是产品,强调生态主义的设计理念。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孔许友副研究员指出,在处理文艺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10.15”讲话的一个重要突破在于明确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孰先孰后的地位关系,即明确了“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关注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本质上是关注文艺传播的有效性问题。针对当前状况,学者们应该更重视研究文艺生产商业化运作的过程及其细节,在此基础上向政府提供调控文艺生产机制的对策。此外,政府对创作方向的激励应该更尊重和吸收批评家的意见,但这有赖于一个更加理性化、机制化和透明化的公共评论空间的建构。
五、四川文艺评论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对四川文艺评论当前现状和发展思路的分析和思考也是与会学者关注的热点。
省评协主席李明泉研究员指出,四川评论是四川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刻体现,是四川思维的哲学范式的深切表达,是四川思维审美取向的深刻阐释,是四川人的人文性格的具体体现。“评论川军”的崛起需要与时代共舞,与创作并行,需要注重评论的转型与建构,透视文化地理、关照山川风物、观察创作流派、探索巴蜀风格、集合评论力量,打造出一支有思想、有眼光、有锐气、有责任的评论队伍,建构出我们的巴蜀话语体系。
省评协副主席刘大桥感言,四川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和小说,在全国创作界一直名列前茅,但四川的文艺评论与创作相比则较为薄弱,文艺评论的整体实力明显不及其它文学大省。
在成都大学美术学院王兴国教授的印象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川的书法评论和理论研究曾在全国颇有影响,但现在呈现出明显的衰落之势。四川的书法研究在大报大刊上少有文章发表。眼下,四川的书法创作也出现种种问题,如书风单一,山头主义严重,门派风气过浓,大众化不足等等。书法川军的薄弱,应作为专题来研究。
四川理工学院王余教授提出,政府和评论界应该更多关注底层和基层写作。她以自贡市为例,指出自贡市的基层文艺创作队伍十分庞大,文艺作品数量十分可观,政府部门和评论界应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基层文艺创作。
成都大学邓经武教授认为,评论川军的崛起需要为评论川军寻找理论原点,需要在全球化语境中突显文艺创作的“成都声音”。
四川师范大学白浩教授认为,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学习应该在实践中落实,在做事中练兵。四川文艺的发展要注意评论队伍和作家队伍的共同成长,在具体举措方面可以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
研讨会即将结束时,全体与会代表向全省文艺评论界发出了“建设评论川军 繁荣四川文艺”的绵阳倡议,倡议全省文艺评论界“深化认识,把握评论方向”;“服务社会,激发评论力量”;“引领风尚,提升评论境界”;“扎根人民,拓展评论空间”;“臧否评骘,杜绝评论流俗”;“创新机制,释放评论活力”。
此次研讨会是习近平总书记“10.15”讲话全文公布以来,四川省文艺评论界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发出的倡议是对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25条意见的积极响应,这种形式在全国尚属首次。会议不仅标举了号召性的行动纲领,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
省评协负责人表示,评协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文艺评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全省报刊广电和新媒体作用,探索建立独立评论机制,促进评论与创作的良性互动,具体将做好九件事:第一,加强大报大刊文艺评论作品后期资助力度,探索优稿优酬办法;第二,策划组织撰写集体署名文艺评论文章,放大“评论川军”声音;第三,做好《评论四川》等一批文艺评论成果的编撰出版和宣传工作;第四,加强与中国评协、各省市评协的交流、沟通、合作,联合召开一带一路、长江文化带文艺作品研讨会;第五,借助文联及各省级艺术家协会,推动评论家与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促进评论对重点创作计划和创作过程的适度介入;第六,加快四川评论家数据库建设,办好《四川文艺评论通讯》;第七,完善掌上评论机制,加强对网络评论的引导与建设;第八,申请增加巴蜀文艺奖·文艺评论奖名额;第九,加强评论人才培养工作,组织四川文艺评论家年度人物、新锐批评家评选。
六、四川省文艺评论骨干第一期培训班情况
此次研讨会在时间安排上是紧接着“四川省文艺评论骨干第一期培训班”之后举行的,多数与会代表事先参加了文艺评论培训班的学习。因此,此次会议也是对培训学习的一次总结和提高。在培训班上,学员们聆听了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评协主席仲呈祥,《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等专家、学者的专题授课。仲呈祥主席的授课深刻阐述了“人民与人民性”、“中华美学精神”、艺术评价标准等相关理论和批评实践问题。彭程主任重点讲授了报纸文艺评论的基本特征、写法要领等问题。李明泉主席以《期待“评论川军”辉煌崛起》为题,总结了四川评论的成绩和不足,规划并展望了四川评论的未来。此次培训班在学员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学员们纷纷表示对评论工作的方法和方向有了新的认识。
省文联副书记李兵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他表示省文联将为质量上乘的文艺评论提供“干货”支持,加大“巴蜀文艺奖”的理论评论奖名额;建立文艺理论评论课题申报扶持制度;设立优秀文艺理论评论作品特别稿酬专项资金,奖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在国家级报刊发表的作品;将文艺理论评论年度规划课题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实施文艺理论评论英才推培计划等五大措施,全面提升四川的文艺评论水平。李兵副书记的讲话引起了学员们的强烈反响,倍感从事文艺评论有奔头了。
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光明网、新浪网、腾讯网、四川在线、四川文艺网等众多媒体对此次文艺评论培训班和研讨会进行了详细报道,百度等搜索引擎显示相关结果340000余条,各媒体报道50余篇。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