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正文

让中华美学精神与评论同在

2015-06-29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龙迪勇 收藏

  经过半个月的培训,我们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完成了所有课程的学习。今天,高原的阳光分外灿烂,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在这里如期举行结业典礼。作为学员的代表,我下面主要谈三点体会:

  首先是研讨班确定的主题好。中华美学精神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也非常具有当代性和时代特色的主题。众所周知,当今的学术界和评论界大量存在盲目西化、唯西方思想马首是瞻的现象,对此,包括我个人在内的很多学者是深为不满的。我本人的研究领域是叙事学,而叙事学正是一门典型的从西方舶来的学科,西化现象尤为严重。针对这种严重西化的现状,我曾经多次在有关叙事学的国际会议上呼吁:我们中国学者不要盲目追随西方叙事理论,不要食洋不化,而应该好好地梳理中国自身源远流长的叙事传统,为建立叙事学的中国学派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构起叙事学的中国话语,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叙事理论如此,其他文艺理论同样如此。而这次研讨的主题——中华美学精神,为当今严重西化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起到了纠偏的作用,也为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的中国化从多方面指明了方向。我认为,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文艺评论工作者必须牢记的一句话是:让中华美学精神与我们的评论同在,让中华美学精神与我们的思想同行。

  其次是研讨班的授课方式科学。本次专题研讨班不仅学习主题好,而且授课方式也非常科学。给研讨班授课的老师包括美学、文艺理论、美术、戏曲、音乐、舞蹈等领域的著名专家,他们中既有学养丰富的理论工作者,也有成就卓著的实践工作者。围绕着中华美学精神,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的学科专长出发开始他们的讲述;除了精彩的讲述,学员们也与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通过学习,学员们普遍感到知识得以更新,观念得以转变,思想得以升华。就我个人来说,我尤其受益于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尽管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也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过于专业化、狭窄化,不要给自己设定知识的牢笼,但像这次一样的大跨度、多学科的学习,却是前所未有的。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自己的理论研究和评论写作一定会有一次大的跃升。

  最后我想说的是,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个偏见。以前,我总认为自己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没有必要在当今乱象纷呈的评论工作中涉足太深、耗时太多。毋庸讳言,当今文艺评论界存在着大量的庸俗化、浮浅化甚至商业化现象,很多所谓的文艺评论文章在人情和金钱的主宰下沦为吹捧性的肉麻文字。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从事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如果能更多更好地了解当今的文艺现象和文艺创作,并适时适量地从事文艺评论写作,对其理论探讨是有好处的;而且,如果文艺评论工作者都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种不良的文艺评论风气是可以得到改变的,为此,我们必须有所担当。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改变了偏见,并愿意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与各位同道一起,为提高文艺评论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而努力。

  龙迪勇(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