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
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中国评协代表团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包恩泽摄)
新时代文艺的科学内涵与审美品格
李明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的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我们党百年历史潮头,深刻总结了我国文艺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为新时代文艺擘画更加宏阔而壮丽的前景,以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我认为新时代文艺的逻辑起点、理论框架、科学内涵、美学特征等已构成完整体系,有如北斗七星高、骑麒飞凤凰,正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蓬勃力量。
从逻辑起点上,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近代以来,从救亡图存到拯救中华,从国家蒙辱到振兴中华,从站立起来到逐梦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身逢这一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工作者无论从时代情绪、思维方式,到题材选择、人物刻画,还是从审美观念、哲思深度,到叙述视野、表达方式,都与过去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描写有着显著的区别,更需要确立洞悉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规律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树立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真切把握社会发展潮流,深刻体悟人物内心世界,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书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鼓舞全国各族人民迈步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从文艺方向上,坚守人民立场的审美本质。人民是文艺之母。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既是创作的描写主体,也是情感的温暖怀抱,既是文艺的服务对象,也是审美的评判主体。因此,新时代文艺要把“人民至上”放到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最高标准,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艺术本体问题。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心换心、以情动情,血脉与人民一起跳动,冷暖与人民一道感知,心声与人民一同迸发,使自己既成为人民中的一员,又成为人民喜怒哀乐和不屈奋斗的书记员和歌者,在文艺创作中高扬人民性的大纛,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忱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从艺术创新上,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日新之谓盛德,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唯有以新思想、新题材、新形象、新形式、新话语、新技巧、新手段,创作饱含深情大义、哲思史思、典型形象的作品,才能使作品具有存活意义和美学价值。每一个时代都呼唤和需要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最精深思想、最鲜活人物、最高艺术成就和最具时代感、最具想象力的精品力作。新时代文艺倡导苍穹与群山、巨浪与小溪同等观照的审美境界与艺术笔触,在大国书写的新气象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融入创作思维和文本结构,鲜明体现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中华美学精神;将波澜壮阔与层层鳞浪、气吞山河与米粒之珠、泰山日出与春江水暖构成新时代极深研几、壮美瑰丽、刚柔并济的美学格调和艺术品格;将才智才思才情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文艺创作全过程中,奉献别具匠心、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别有风味、别有洞天的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新史诗。
从世界文艺上,以天下情怀展现中国形象。中国现当代文学包括新时期文艺因受社会发展制约,很少涉及国际题材,到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气候变化、减贫、反恐、网络安全和维护地区安全等方面,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气魄与担当。特别是我国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实行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社会制度优越性、战疫智慧与强大能力。这些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题材是过去没有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文艺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和表达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的开幕式上说:“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着力反映和表现当代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业和壮举,凸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世界文学艺术发展格局中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从弘扬正道上,追求德艺双馨的人生价值。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具有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责任和使命。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将养德和修艺结合,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把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品行融入到作品创作和文艺服务之中,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绝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文艺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说到底是自身思想境界、品行修养、职业操守的体现,对正能量要敢写敢歌,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对丑恶事要敢怒敢批,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老子认为只要具有“澡雪精神”,濯垢除污,去其所恶,疏浚心中杂念杂质,就能涤荡浮躁、回归本真。刘勰把“澡雪精神”作为文艺创作想象力的思维原点,只有以虚静宁静的心灵去观照现实生活,不浮不躁、摒弃纷乱,专心致志、澄观一心,调动学识、深研问题,才能激活艺术创作力,“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刘勰语),腾绰万象,佳构天成。
从批评精神上,发挥评论的专业权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新时代文艺评论要更加自觉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增强朝气锐气,进一步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文艺评论在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中,要进一步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敢于实事求是,敢于表明立场,敢于和善于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展开有思想深度、有逻辑力量、有真知灼见的批评。文艺评论工作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点击查看),深入实施新时代文艺评论工程,着力提升文艺评论的组织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充分调动文艺评论的优质资源,针对重大文艺现象和重点文艺作品,及时开展专业性、权威性、引导性强的文艺评论,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作出更大努力。
从发展环境上,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坚持党对文艺事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新时代文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保证。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用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领导文艺事业,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保护好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培养,引导他们守正道、走大道,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进一步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围绕“做人的工作”,扩大工作覆盖面,推进“文艺两新”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要建设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价体系,坚持教育引导和综合治理并重,立破并举、综合施策,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切实营造造就艺术大师、铸就文艺高峰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裕起来、更加美好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总第76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