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段吉方)

2022-11-2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段吉方 收藏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和灵魂,为做好文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系统总结百年来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宽广的理论视野和非凡的理论勇气,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范畴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取得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本期“艺见”专题约请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撰写系列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推动党的文艺事业繁荣兴盛。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理论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所涉及的相关研究既有理论层面的内容,也有批评实践、价值引领层面的内容,但归根结底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哲学观念与方法论精神如何融入具体文学现实、展现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与理论境界的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体系创新与话语自主构建的任务更加迫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如何有效地融入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创新实践的问题,可以说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种现实面前,我们既要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对当代文论话语的理论导向,更要从具体文艺批评实践出发,在文艺批评实践中有效地发挥这个导向作用,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途径。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核心与标志,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文艺的时代性、人民性、民族性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的理论突破,文艺问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时代任务紧密相连。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职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成为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担当,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崭新局面。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十年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当代化的研究仍然是未来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实践的重要思想资源,将这一重要的思想资源融汇成文艺批评的实践理念与批评精神,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文艺批评工作的重心所在。为此笔者认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仍然要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从而实现守正创新、破旧立新、开拓出新。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首先要着眼于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创新与自主构建,要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中,展现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实际效力。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文本阐释、经典重铸、关键词研究、理论批评等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理论突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的局面更加丰富多样,在具体文艺批评实践中推动发展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方案和议题也更加明显。这说明,新时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凸显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方面有所自觉和深入,这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创新与自主构建准备了条件。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研究,加强经典文本研读,开拓精耕细作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本学研究,仍然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

其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还要进一步尊重传统,重视当代,时刻关注中国文艺批评的当代语境和现实情形,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现实文艺实践的有效结合。尊重传统,就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中华美学研究的文化与精神。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提供的思想资源与文化养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与中国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于一种紧密的关系之中,中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当代化的重要精神依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同样需要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展现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借助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的文艺作品以及有的放矢、铿锵有力的文艺批评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传达中国声音。重视当代,是要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展现当代文艺批评的价值,展现文艺批评的功能。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对当下文艺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文艺批评要起到对当下文艺创作的引领作用。同时,在文艺批评的导向上,也提醒广大的文艺批评工作者要拒绝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不能以商业标准来取代艺术标准,这也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工作的具体要求。

再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需要重视文艺批评这一利器,特别是要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经典文艺批评中的经验与典范影响,展现文艺批评的当代功能。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生活的时代,他们曾对当时的很多文艺作品提出批评意见,他们对《城市姑娘》《济金根》等作品的具体评价,体现出了他们那个时代“批评的利器”所发挥的功能;他们对歌德、席勒、莎士比亚等作家作品的分析,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经典作家文本分析上的功力,这些仍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值得认真总结的批评经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批评当然更强调批评导向,他们的文艺批评充满了针砭时弊的力量,对当时庸俗的文艺风气、颓废的文艺美学观念等均有深刻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展现的批评的文风仍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要学习的典范。

值得重视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文艺批评中展现出的这些典范价值,是从他们那个时代、他们所面临的时代语境中得出的。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当代文艺批评毫无疑问面临着新的语境,这也就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文艺创作语境,特别是文艺创作、传播与接受方式的变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在,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传统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我们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措施,而对新的文艺形态,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这方面,我们必须跟上节拍,下功夫研究解决。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随着互联网以及当代媒介文化的发展,种种新的科技手段使当下的文艺创作、传播和接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更需要深入地把握当代人们审美文化生活的新趋向,使创作和批评能够有效切入当代社会的审美表达与交流机制的具体过程,展现文艺批评的引领机制。特别是在充分阐释研究当代文艺精品力作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要在精品力作的研究、阐释、分享与传播中展现出文艺批评这一利器的影响与价值。

最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还要解决西方文论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思想的批判借鉴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自主发展的问题。在当代文论研究和文艺批评中,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内的批评思想应该是我们借鉴发展的对象,也是批判性参照的对象。西方文艺批评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到启蒙主义以来的现代文艺批评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重要的理论家和思想家,也有为数众多的批评家,他们的文艺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对当代文艺批评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现代西方文艺批评的方法论影响值得认真总结。但是,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中,也要防止片面用西方现代文艺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来解析中国的文艺作品的倾向,无论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还是中国特色文艺评论的建设,我们都迫切需要文艺批评中的“中国理论”与“中国方法”。这需要我们接下来进一步加强中国文艺批评传统中的理论和经验的研究,在这方面,中国文艺批评仍然面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任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文艺批评中的这一“两创”研究的具体展开。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也是一项具体的任务,对于这项具体任务,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精髓和思想遗产的总结与提炼,也离不开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传统与美学研究经验的有效整合与挖掘。同时,提出并推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整体综合研究中进一步凸显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话语特征,凝练基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理论范式。回首过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走过了坚实的理论道路,我们期望在未来发展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能取得更新更大的成就。


作者:段吉方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0期(总第85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艺见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二)(“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2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0期目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