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跨界融合背景下的文艺理论体系化建设(吴昊)

2024-09-12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吴昊 收藏

跨界融合背景下的文艺理论体系化建设

——2023年度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特色观察

2023年,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一系列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与此同时,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的中国文艺理论体系化建设也有所突破,不断实现研究方法的突破与理论上的创新,理论研究跨学科、多视角的融合特色愈发明显,交叉学科兴起。学者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聚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这一核心,立足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目标,展开持续而广泛的研究与讨论。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网,摄影:郑美英

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侧重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相融合,无论理论创新还是实践经验总结均取得了一定突破。诸多学者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与实践,充分体现了理论研究的本土化、体系化及战略化发展趋势,突出表现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学界突破各自学科的固有界限,从交叉学科的视角研究和分析艺术领域的新现象、新趋势,为艺术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和路径,从不同维度有力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跨学科研究方法也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和思路,在更为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考察当代艺术状况,从多个角度研究艺术现象的历史语境和史学研究进程。比如,传记文学突破了个体生命史叙述的僵化模式,以跨学科研究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了个体生命史与时代的关联。又如,艺术人类学在非遗研究方面更加注重社会变迁和艺术本体研究,研究方法上既继承原有学科优势,又彰显出鲜明的交叉学科特色,特别是在文献梳理、田野调查等方面侧重方法、实践、应用和策略性研究,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科学严谨的方法支撑。在电影学研究方面,既有延续传统电影理论、电影产业研究方向的成果,又有较多围绕新技术和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从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可以看出,跨文化交流与科艺交互研究在年度理论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活跃度,构建中国艺术自主知识体系已成为学界和业界自觉努力的方向。

在学科建设和学术体系建设方面,艺术学学科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进行了较大调整,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探索“两结合”的方法与路径,有意识地强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深度关联,针对当下复杂多变的现实语境中的跨媒介理论、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理论研究热点展开全方位的探讨,在艺术史学理论、学科建构及艺术批评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不错成绩,为艺术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学术史梳理、文献整理、史学方法论等方面都有新突破,学者们对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及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哲学追问,重释并夯实了理论基础。艺术批评也聚焦交叉学科及新媒体研究,最为典型的是艺术与科技的跨学科互动,在中西方艺术批评理论研究中出现了若干代表性成果,一些重要概念得到深入探讨,相关的西方译介也陆续推出。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艺术的文化根源和社会功能,强调研究方法,为深化文化认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在艺术与自然科学、艺术与技术等原本关联较远的学科、门类之间建立知识的联系、互动、交流与合作,生成新的知识领域,将是未来艺术学理论积极探索的方向。比如,随着人工智能、生物基因技术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度影响,在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同时,人文研究领域关注到数字世界可能为虚假、低俗、不良的文化娱乐内容提供空间,科技和哲学社科领域关注到社会上存在的技术焦虑和恐慌情绪,并催生了许多新兴学科。比如,科技伦理成为哲学社科中的前沿研究领域;社会学领域产生了一个新的分支——数字社会学;在法学领域展开对于数据安全与立法、权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在政治学、传播学领域形成数字地缘政治学、全球数字治理、数字媒介传播学等新兴学科。

2023年度,艺术领域创作实践的繁盛带动了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宽,在倡导跨学科、跨艺术门类、交叉学科综合性研究的学术背景下,各艺术门类举办了很多学术会议、论坛和评奖,各大学术期刊设立的专题研讨栏目也呼应了这一学术热点。由此,学术交流的议题更具现实针对性,相关学术组织和平台持续增多。比如,先后召开的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第十九届年会、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年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侧重于传统与现代的转化、经典与创新的结合等议题,青年学者群体持续扩大。打造艺术精品亟须优秀创作人才和研究者的介入,因而,如何以连续、多元、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评论拓展和优化良性互动的文艺生态,进而增强作品的思想性,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活跃的学术争鸣紧扣时代的脉搏,带动了具有较强时效性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度剖析与论述,形成了更为丰富多元的研究格局。

纵观2023年度文艺理论研究概貌,除了立足于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艺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当代的艺术生产问题研究,学者也关注到数字技术在文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思考当代技术哲学的核心命题“人与技术的关系”,同时持续关注艺术媒介、交叉学科和跨媒介研究,以及科技催动下生发的从形式到内容的多样化存在形态,勾画出当下的文艺理论图谱。


(作者:吴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艺术年鉴》编辑部执行主编)


延伸阅读:

中西视域下的文艺理论交流互鉴(曹顺庆)

拓展和丰富文艺理论的时代特性(夏燕靖)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