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时代性、人民性与感召力

2022-11-17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王兆胜 收藏

时代性、人民性与感召力

——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毛泽东曾说过,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其中,在“文化战线”中就包括“文艺”。事实上,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中,文艺占了很大比重,也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法宝,值得好好总结和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党领导下的文艺与时代同呼共吸

中国共产党领导、宣传文艺,注重基于历史、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特别是关注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充分彰显了文艺的巨大功能作用。

早在五四时代,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新青年》杂志就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新纪元、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新时代热情地鼓与呼,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航向。此后,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清贫》从伟大信仰、光明前途等方面期盼新中国的美好未来,为此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站在时代对文艺工作者使命担当的要求基础上,呼吁文艺的革命性、人民性、现实性、通俗性,以改变小资产阶级的格调与趣味。1944年11月16日,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通过的《关于发展群众艺术的决议》指出,反映人民生活又指导人民生活的艺术,已证明是一个伟大的教育武器;应该一面在群众中发展新文学、新美术、新音乐、新舞蹈和新的艺术组织,一面团结和教育群众中旧有的说书人、故事家、画匠、剪纸妇女、小调家、练子嘴家、吹鼓手,使之为人民的新生活服务。这种关于“新”对“旧”的改造与转换,是那一阶段文艺的显著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艺宣传影响巨大。魏巍的特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武兆堤执导的电影《英雄儿女》感动了千百万读者,成为一个时代的高标。还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等提法,至今还闪烁着时代的光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宣传,对文艺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作家艺术家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以更多精品力作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真正做到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时代。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这其中,文艺的价值功能作用不可低估。

真正能感动人心的文艺必须是关注时代的,能反映社会的重大问题,有力回答时代之问,为这个时代指明前行方向。党的文艺宣传一直紧紧抓住时代的中枢,与滚滚的时代大潮同起同落,这是其他政党所忽略也是很难做到的。

二、党领导下的文艺与人民心连着心

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一直是文艺性质的分水岭。在中国古代,文艺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全力为百姓写作的杜甫才被称为“诗圣”。五四开始的新文学尽管倡导平民化,但一直存在贵族化倾向。党的文艺宣传最突出的标志是为人民,为千千万万普通劳苦大众,所以,才有更广泛的现实与民意基础。

五四以来的现代文艺注重写实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潮。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等很有代表性。在此,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相继强调了人民的文艺观,是党的文艺宣传的两座高峰。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一个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他还说:“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这样的认识是为了克服知识分子写作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弊端。也是在此意义上,作家柳青能自愿离开大城市到乡村与农民同住同吃同劳动,一住就是十四年,写出经典之作《创业史》;周立波也是深入乡村写出《山乡巨变》;路遥经常到农民中间、亲自下煤矿体验生活,然后写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文艺,基于文艺有“高原”但缺“高峰”的现状,希望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写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以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在此,“人民”的范围更为广大,围绕“人民”提出的诉求更加迫切和全面完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因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从根本上是取决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于是,文艺工作者要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习近平总书记还高度概括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样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高度浓缩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精髓,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路遥在茅盾文学奖获奖感言中,曾写下这样一句话:“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人民如土地,也像母亲,真正的文艺工作者离开了她,就会不接地气、缺乏营养、失去判断力、没有大的情怀,当然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三、党的文艺宣传与审美的感召力

文艺本身就具有感染世道人心的作用,所以梁启超用“熏、浸、刺、提”进行概括。党的文艺宣传更注重受众,特别是能与民众打成一片,为他们代言,倾听他们的呼声,表达他们的疾苦,改变他们的命运,当然也能得到他们的衷心拥护。

不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是解放区人民得解放,抑或是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为人民歌唱,以及新时期新时代为平凡人写作,都有着巨大的场域化功能。当《白毛女》表现了“旧社会将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的主题,这个作品一下子就成为表达劳苦大众心声的优秀作品,也成为讲述“贫苦人得解放”的经典文本。不论是小说,还是歌剧,或是电影,《白毛女》一直是与人民大众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在抗战剧《放下你的鞭子》上演时,台下观众忍受不了女孩子被鞭打,竟然冲上舞台夺下鞭子。这是台上与台下共同在塑造人物、营造气氛、催生情感、升华境界,是一种文艺剧场化的艺术效果。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也是这样,当悠长、苍凉、悲惋的歌声响起,无数听众的情感就会潮水般奔涌,激起生命的涡流与湍流。柳青、路遥的小说也有这样的功能,它们能净化读者心灵,激发人们不断奋斗的勇气、信心。直到今天,它们仍有大量读者,还在读者排行榜的前几名。路遥曾表示,他的写作一直与读者保持心灵的息息相通。因此,真正的经典文艺作品不能停留在一己悲欢和自说自话,而要有读者在,心中永远不失去对劳动者、人民群众的感情。

美好的文艺首先要从真纯的心中流出,永远是美好心灵开放出来的美丽花朵。一个没有诗意、缺乏天地情怀、不能感受到人生美好的文艺家很难写出划时代的作品。党的文艺宣传往往是有热情的,也是富于魅力的,还充满伟大的理想,常常能撼人心魂。李大钊的“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是这样,方志敏的“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也是这样。斯诺在《西行漫记》的序言中,高度赞扬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和红军战士,说他们“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从这些对话里,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从中可见,党的文艺宣传的独特性及其魅力所在,它确实像磁铁吸引铁屑,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力量。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在祝词中写道:“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些句子是带着温情、含着诗意、闪着光芒的,一下子能将世道人心照亮。

与一些八股文艺宣传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宣传往往都是内行在谈文艺和管文艺。党的文艺宣传者多来自社会底层,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广大沃土,还有着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世界,当然也有着伟大的信仰和自然质朴的情怀,所以,才能使文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作者:王兆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


延伸阅读:

文艺观察|坚定不移沿着党领导的文艺发展道路不断前进

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艺对国家战略发展的使命担当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