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新时代文学”属于时代式的文学命名方式。不同于“与旧时代告别”的“新时期文学”、“为新世纪正名”的“新世纪文学”,“新时代文学”则是“创造新时代未来”的文学。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人民性”、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性”以及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日益凸显的“传统性”形成了“新时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样貌。“新时代文学”的总体格局表现为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致力于“再造史诗”的严肃文学,适应新兴的网络技术、致力于宏大世界观建构的网络文学以及贴近日常生活快节奏需求、便于传播互动的新媒体“短文学”三足鼎立的状态。“新时代文学”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未来指向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学形态。
【关 键 词】 新时代文学 命名方式 生成语境 发展空间
一、“新时代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的特殊内涵
中国当代文学在演进历程中采用“新……”作为文学潮流的命名颇为常见,诸如“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新时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市民小说”“新都市小说”“新乡土文学”,等等。这些以“新……”命名的文学潮流大致可被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倾向于主题式的命名;一类是倾向于时代式的命名。倾向于主题式的文学命名主要着眼于文学创作中具有标识性的主题或风格,对特定历史阶段内一批作家在主题、题材方面的创作共性进行提炼和概括,如“新写实”“新都市”“新乡土”等。倾向于以时代作为命名标识的类型往往致力于对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学现象进行整体性界定,如“新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新时代文学”等。这些以“新……文学”为方式的命名映射出中国当代文学不断追求创新、超越与突破的文学努力。其中,“新时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同属于时代式的文学命名方式,并且相互接续,共同构成了近半个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谱系。
“新时期”的命名可追溯至1978年,当时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标志着中国迈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时期文学”可被视为一种“与旧时代告别”的文学。这一特点贯穿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文化寻根以及先锋小说等多样的文学流派和创作实践之中。以《班主任》《伤痕》为代表的伤痕文学直接展现了“文革”给人民带来的心灵创伤,小说通过回顾并告别苦难的过往,映射出社会的深刻变迁。以《蝴蝶》《芙蓉镇》为代表的反思文学在回顾历史的同时,通过深入地思考与批判,剖析历史的错误,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教训意识以及避免未来历史重演的坚定愿望。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乔厂长上任记》《沉重的翅膀》为代表的改革文学开始聚焦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中国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变革,体现了一种摒弃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极“左”的思想桎梏、拥抱改革新机遇的时代精神。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爸爸爸》《棋王》等为代表的寻根文学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寻找民族的根本与精神家园,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回望,也是对过去单一文化模式的超越。以《冈底斯的诱惑》《迷舟》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则通过实验性的叙事技巧和语言创新,挑战了传统文学的界限,展现了对传统文学形式的超越和文学探索的勇气。因此,“新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就是努力摆脱极“左”政治路线的束缚,向着多元化主题和表现形式的探索迈进,孕育出包含着“‘现代化想象’的芜杂状态”的“新时期文学”。
“新世纪文学”的起源被追溯到1992年,但这一命名真正引起广泛讨论并最终成为共识则与《文艺争鸣》杂志有关。该刊从2005年开始策划推出“新世纪文学研究”专栏,对这一新兴文学现象及其概念展开讨论。“新世纪文学”汇集了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领域所呈现的新现象、新动向与新特质,不仅继承了20世纪末文学探索的成果,还主动适应了新的社会情境、技术革新与文化挑战,更直接回应了互联网广泛传播与数字媒介发展对文学的创作、传播及接受机制产生的显著影响问题。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以其便捷的传播和互动,吸引了众多读者。同时,青春文学的流行也映射出进入21世纪的青年群体的生活实态、情感体验及价值取向,赢得了普遍的关注。借助新媒体技术而生的文学形式,如“短信文学”“微博文学”等也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因此,文学研究者所展开的新世纪文学研究可以称为“为新世纪正名”的文学研究,即将这些新兴文学现象纳入传统的文学研究与批评范畴,认为它们构成了当代文学的关键部分,应当受到充分的关注与研究。因而,“新世纪文学”的文学努力具有拓展文学的定义、刷新文学的标准、推动文学观念与时代变迁相同步的重要意义。
……
作者:曾军 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11期(总第110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