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阐释行为的自由及其限度问题,是阐释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当前学界争论的焦点。相比于哲学、文学阐释学对此问题的广泛深入探讨,艺术尤其是图像阐释领域则鲜有作针对性的研究。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其错觉主义观中深刻而辩证地认识到图像阐释的自主性和边界问题,于我们无疑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因此,有必要再回到贡布里希,探究与图像阐释自由有关的先见、预测与投射等多元化视觉主动性,及与图像阐释限度相关的手段、传统与结构关系等图式制约性,并寻求图像阐释自主性和边界之间的张力和平衡,为读解恰当的图像意图和检验阐释的有效性提供理论和方法。
【关 键 词】 阐释学 图像阐释 错觉主义 贡布里希
阐释学中的主观性及其边界问题,亦即阐释行为的自由及其限度问题,是阐释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当前学界争论的焦点。对此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中西方哲学和文学阐释领域,并已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与此不同的是,在艺术领域尤其是图像阐释领域,中西方视觉文化和图像研究虽有不少论及,却鲜有作针对性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在阐释学视域下对艺术、特别是图像阐释的自由和限度作进一步的认识和探讨。
对图像意图及其象征的阐释,西方图像学、符号学和精神分析等理论在艺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方法论作用。其中,著名的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哲学家E.H.贡布里希,以波普尔“试错法”“证伪主义”和“情境逻辑”等科学哲学观点为理论依据所提出的错觉主义图像观,对中西方艺术研究和图像阐释产生了深远影响。贡布里希错觉主义认为,图像的制作和观看,是不断矫正和匹配的试错过程,也是一种阐释过程,始终受主观上的认知偏见和客观上的概念性图式影响。主观上,非再现的图像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图像阐释的多样性,这意味着图像阐释有其自由度;客观上,图像读解需要从多种解释中确定和重构最恰当的意义,从而避免过度阐释,这表示图像阐释还存在一定限度。因此,贡布里希提出其图像阐释理论:“一切绘画都必然是解释,然而却不是一切解释都同样有效。”[1]由此可见,绘画中的阐释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绘画与阐释存在必然联系,这其中隐含了图像阐释的可能性。当然,贡布里希还认识到解释效能的有限性,即并非一切解释都普遍有效,这意味着阐释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具有合理性。显然,贡布里希对图像阐释的自由和限度的认识是深刻且辩证的。由此,本文拟从贡布里希错觉主义图像观出发,以《艺术与错觉》文本为中心,辨析图像生成及其读解过程中的自由和限度,见出图像阐释的自主性和边界之间的张力和平衡,为回到恰当的图像意图提供阐释理论和方法。
一、图像阐释的自由:作为先见、预测与投射的多元化视觉主动性
一般来说,图像阐释的对象为既定的文本,而在贡布里希看来,图像阐释包含了物像制作(image making)和物像读解(image reading)两个方面。前者是物像制作者对可见世界的阐释,后者为观看者对物像的阐释。当然,这两方面都各自存在阐释的自由与限度两个维度。这里先说图像阐释的自由维度。
……
*本文系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小说戏曲图像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25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彭智 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9期(总第84期)
责任编辑:韩宵宵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