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近年来,追看微短剧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活动。作为一种充满活力与潜力的新兴网络文艺样式,微短剧延续了网络文学中的爽感体验,在情节模式、叙事套路和人物设置上呈现出典型形态,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可以逃离现实困境的心灵幻境。在竞速逻辑下,微短剧的生产机制强化了图像层面上的爽感体验,在故事节奏、运作方式和观看模式上呈现出新特点,带给受众瞬间体验。然而在观看之后,人们又再度被焦虑所裹挟,沉迷于心灵幻境,迷失于瞬间体验,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我们要从多维向度寻求疗救良方,用心创作兼具爽感和价值的微短剧作品,不断扩容产业业态,共同营造良好生态和发展环境,努力弥合人们的焦虑体验,推动微短剧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微短剧 爽感 竞速 焦虑 疗救 网络文艺
左:微短剧《二十九》海报;右:微短剧《做梦吧!晶晶》海报
近年来,微短剧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已成为极具活力的新兴网络文艺样式,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作品定义为微短剧。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微短剧之所以能够抓住人们的心弦成为市场新现象,主要是其故事内容延续了网络文学中的爽感体验,构建了一个可以逃离现实困境的心灵幻境,并以短视频的形式将故事内容呈现出来,强化了图像层面上的爽感体验,让人们在观看中产生瞬间爽感,且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微短剧中的瞬间爽感体验同故事内容和竞速生产相关联,然而受众却在观看之后被焦虑所裹挟。因此,我们需要寻求疗救良方,助推微短剧在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心灵幻境:故事内容的爽感体验
微短剧在故事内容上承袭了网络文学中的爽感体验,“爽文化”的载体从网络文学转至传统影视剧再到微短剧,进一步强化了爽感体验。从故事内容上看,这种爽感体验充分契合了人们内心的情感需求,主要体现在情节模式、叙事套路和人物设置等方面。
(一)从文本到图像的爽感强化
为何人们总会沉迷于微短剧的观看之中而难以自拔?尼采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来谈论快感,对酒神信徒有这样的刻画:“痛苦引发快感”;巴赫金从狂欢节的特点来说明大众狂欢下的快感;弗洛伊德把对快感的追求看作人的本能,这种追求源于对欲望的满足;拉康同意快感因欲望的满足而达成,但指出恰恰是因为欲望始终未能满足才会形成满足的快感,欲望持续通过替代达到满足后,又会产生焦虑。尽管爽感伴随着对欲望满足的深切渴望,但它往往导向一种享乐主义的沉迷状态,是超越快乐原则的“痛苦的快乐/痛快(painful pleasure)”。痛苦是拉康所指的潜藏在快感之后的人们在实在界所遭遇的创伤,而创伤性的情境在弗洛伊德看来则导致焦虑。也就是说,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存有的带有创伤情境的焦虑,而让人们在追求爽感的道路上无法自拔,以逃离生活中的困境。
……
*本文系2022年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建构”(项目批准号:2022AH0503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褚晓萌 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5年第2期(总第113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