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戏剧影视服装设计是帮助演员创造角色、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专业工作。中国历史题材的影视服装与戏曲服装在设计宗旨与要求上有较大差异。戏曲的表演特性是程式性强,影视剧大多追求生活的真实性。相应地,服装的款式、材料、色彩等鲜明地体现出古装影视服装与戏曲服装创作设计的理念和不同的美学追求。古装戏剧服装创作设计不仅应继承和运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还应注重在现代审美观念指导下的创新。
关 键 词:设计美学 影视剧服装 程式性 戏服 设计评论
电影《十面埋伏》(和田惠美设计)
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服饰文化丰富多彩。观众常常会带着崇敬和寻根的心理观看古装剧,从而建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而戏剧影视服装设计对于古装剧思想内涵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戏曲有一套严格的穿戴制度,一般称为“衣箱制”,这是戏曲艺人在明朝戏装、清代生活服装基础上,经过艺术化处理加工设计而成的一套比较固定、规范的服饰搭配。这种固定搭配的戏服对应着剧中同一类人物的穿着,而所谓“同一类人物”,是指相同或相近的角色,也即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行当以及所处环境或场合的气氛等方面相同或相近。因此,只要是古代题材的戏都可以套用规范化的服装。这套制度是与戏曲艺术的程式化特征密不可分的。在戏曲艺术中,不仅演员的表演有戏曲程式,服装、化妆也有程式。而所谓程式,就是规范、制度,是一种历史上逐步形成的艺术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包括水袖功、彩绸功、翎子功、靠功、帽翅功和跷功等,以及与化妆有关的甩发功、髯口功等,而其之所以成为独立的戏曲审美对象,又与戏曲服饰的可舞性密不可分。当今戏曲古装创作剧目服装设计,在继承传统戏服衣箱制基础上又吸收历代服饰、时装等元素作了创新发展,但始终遵循着戏曲程式化、写意性的艺术特征,只是在服装的纹样设计上打破传统,采用了中国历代服饰的纹样,也因此而具备了与古装影视剧服装设计的可比性。
一
服装款式,即服装的外形式样。戏曲与影视服装款式是由其美学原则决定的。陈多教授将戏曲美学概括为“舞容歌声,动人以情,意主形从,美形取胜”。也就是说,戏曲艺术载歌载舞,注重和擅长抒情、写意、虚拟化,追求神似,这就要求戏曲服装具有可舞性、抒情性、写意性、装饰性的特点。
水袖是戏曲服装的附件,已形成了一整套程式,成为戏曲表演中最常用的主要语汇之一。历史地看,戏曲水袖源自中国古代宫廷“女乐”中的“长袖舞”。《长袖舞》盛行于战国、汉代。《韩非子•五蠹》中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不仅说明当时舞蹈以舞长袖为特色,也反映了舞服与舞蹈之间的密切联系。西周、战国墓中出土的玉人,洛阳金村韩墓出土的战国玉雕舞女,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彩绘漆奁上的《教舞图》,以及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椭杯燕乐图》中都有长袖、细腰、长裙的舞女形象。晋代傅玄诗曰:“舞袖一何妙,变化穷万方”。简言之,“妙”是超出有限的物象,是不能用概念来把握的一种“质”或“性”。舞蹈中的“妙”体现为舞蹈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形式高度和谐所达到的一种无以言表的情绪、美和境界。戏曲舞蹈服饰中的水袖,就是从这远古的舞袖流传演变过来的。戏曲表演需要观众远距离观看,水袖起到延长手臂、肢体的视觉效果,也具有外化角色情绪、展示技术技巧的功能。譬如越剧《情探》中“行路”一折,敫桂英的鬼魂舞动着长水袖,边唱边舞,通过长水袖不同的舞法,抒发了敫桂英悲愤交加的情绪,又表现了她对爱情的真心付出和心地善良的品质,抛出去的长水袖,让人联想到中国仕女画中流畅而有激情的线条和气韵,美不胜收。一般情况下,戏曲剧目的主要角色都有水袖。水袖的长度也成为演员技艺水平的直观呈现,有的演员以舞长水袖展现技艺,“行路”中敫桂英的水袖就长达七尺。影视剧中的古装一般没有水袖,但有时根据剧情需要,也会给个别角色设计水袖。例如,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长袖舞,舞者和水袖融为一体,柔美飘逸的舞姿把中国传统文化中行云流水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十面埋伏》整部电影中最经典片段之一。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俞俭 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11期(总第62期)
责任编辑:易平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