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当代文艺批评的言说渠道,有力地促成了文艺批评新样态的形成与批评总体格局的改变,也为当代文艺批评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以百度贴吧为例,归纳文艺批评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现实表征;并以传统文艺批评为参照,分析新媒体文艺批评对传统文艺批评的吸纳与对接,以期把握文艺批评的时代新变及发展趋势。
关 键 词:新媒体文艺批评 批评渠道 百度贴吧 贴吧批评
“新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1960年代美国电子录像商业计划书中,于20世纪90年代得以普及。我国的“新媒体元年”被认为是2010年左右,其时移动互联开始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新媒体的“新”作为相对的时间概念,区别于“旧媒体”(包括纸媒、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移动互联为主要传播介质的新型媒介形式。在新媒体的传播视域下,文艺批评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批评实践由文字批评向图—文—声融合的全方位批评迈进,传统的、学院的、经典的批评立场、批评标准、批评话语遭遇挑战。但这不过是表象,新媒体给批评实践带来的冲击不仅存在于技术层面,更存在于艺术审美精神层面。百度贴吧是一个基于关键词搜索、以兴趣为导向的线上交流平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之一。庞大的用户群体与海量的数据使得贴吧从建立之初便成为各类话题的集结地和信息的爆发地。作为新媒体批评渠道之一,百度贴吧是开放、交互、数据等一系列技术与思维改变的产物,贴吧批评表面上是“纯粹感性”的批评,但其背后仍有一些与我们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因子。
一、贴吧批评的特质
百度贴吧的文艺批评主体是基于“趣缘”的开合而存在的,批评的方式是离心与向心的对立统一。英国学者戴维•冈特利特在他主编的《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一书中指出,网络观影者的评论虽然“并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电影观众群。但是,这些观点比那些由电影研究专家们写的单一的、主观的、通常还是晦涩难懂的‘解读’性文字要好。事实上这些样本与多数定量研究中使用的样本一样具有价值(也很奇特),人们所提供的数据就是他们就电影自发地发表的感想,也是他们想要写的话”[1]。此论断不仅适用于网络电影评论,在百度贴吧的评论中亦是如此。贴吧之上的文艺批评是自发的感想、也是真性情所在,繁杂的批评生态亦可大致归纳出以下特点。
1. “趣缘”的开放与封闭
百度贴吧是一个较有代表性的网络趣缘社区,所谓“趣缘关系”是以媒介角度划分的、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为纽带缔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百度贴吧将拥有相同兴趣因子的个体聚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个虚拟社群。贴吧极强的开放性吸引着大批量的用户,具有鲜明特色的贴吧一旦建立起来,便形成一个个具有相对封闭性的空间,该空间内汇聚的是一类拥有着共同兴趣,甚至是共同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的“志同道合”者。因“趣缘”的设定,发生于其上的文艺批评也多呈现出模块化的特点,是一种“命题”性的批评。如对最近较火的网剧《风犬少年的天空》的批评大都发生于“风犬少年的天空吧”中,其中多是对剧情的讨论和对剧中演员的评价;对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批评也几乎是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吧”中发生的。如此设定所带来的便是用户的分流与“重新部落化”,用户只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贴吧进入并在该吧内活动。兴趣不同者不会进入该贴吧,贸然进入便会自讨无趣,无法融入该社区,与该贴吧兴趣点不同甚至相悖者,迎接他的便会是“冷漠”“群殴”进而“驱逐”。看似开放的趣缘社区,虚拟大厦一旦建立起来便是高墙林立,只有手持“通行证”者才会被允许进入。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刘巍 王玮 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12期(总第63期)
责任编辑:易平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