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境外之镜>正文

美国文艺研究组织及其运行机制(邹理 杨嘉宜)

2025-03-1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邹理 杨嘉宜

【内容摘要】 当前,世界文艺批评和创作的中心正逐步从欧洲向北美转移,在此过程中,美国的文艺研究组织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分别对美国语言文学组织、艺术组织和文艺跨学科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考察,以期为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和文艺思想的国际传播提供一些参考。研究发现,美国文艺研究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注重为学者和学生提供相关领域的基础性资源与设施,还重视设立并推行具有自主评判性、激励性与培育性的科研奖项。同时,美国文艺研究组织还积极构建具有包容性和相对平等的科研交流平台,设立涵盖包括年会和出版发表在内的以及囊括国际国内各种族和社会团体在内的多层次立体组织架构。上述运行机制不仅使得美国国内和国际的学者、研究生形成了自由而又相互促进的学术社区,还为各领域和各国的成员带来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良好地促进了美国文艺研究和文艺创作的发展。

【关 键 词】 美国文艺研究组织 运行机制 共同体 人文研究 跨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经济中心向北美转移,美国逐渐成为了全球文艺批评的中心,催生并播散了后殖民主义、后批评、环境人文和世界文学等批评潮流。同时在美国文艺界的推动下,起源于欧洲的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批评思想成为了全球性的文艺现象。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一次讲座中,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提奥•旦(Theo D’haen)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即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几乎所有的文艺思潮和运动都发生在欧洲,而新世纪以来新的文艺思想却主要诞生在北美。在上述文艺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作为文艺生产重要支撑的美国文艺研究组织的运行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分别对美国的语言文学组织、艺术组织、文艺跨学科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文艺批评和创作的发展以及我国文艺思想的全球传播提供参考。

一、美国语言文学组织及其运行机制

美国的语言文学组织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15年在波士顿创刊的第一份文学杂志《北美评论》(North American Review),及1881年成立的美国但丁学会(The Dante Society of America)。历经20世纪文学思潮的蓬勃发展,迄今为止美国已成立了数十个文学批评组织,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组织包括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简称MLA)、美国比较文学协会(Americ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简称ACLA)、美国文学协会(American Literature Association,简称ALA)等。此类组织的主要目标在于支持和推动美国文学及其广义上的人文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尤其关注人文研究、教学以及对语言、文学和文化的理解。

为实现上述目标,美国各类语言文学组织实行两种运行机制,一是致力于提供可促进人文研究和教学的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成立于1883年,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负盛名的文学批评组织之一。据统计,该协会的会员至今已遍布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人数达两万余人,包含英语、法语、德语、汉语、西班牙语和希伯来语等世界各国语言文学的研究人员。该组织是构建人文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早在1951年,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便组织各人文领域的学者讨论并编撰了《现代语言协会格式规范》(MLA Style Sheet)。1977年,该协会在此基础上编写并发布了更为完善的《现代语言协会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手册》(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成为了众多期刊、中学甚至大学的论文引用格式规范。过去几十年来,该协会根据人文研究和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变化,不断对手册进行完善、更新,并在2021年推出第九版,该版本提供了更加简便、完善的文献引用例证和规范,并覆盖了更多的语言。该手册的发行,一方面解决了世界各国各期刊、各学术单位互相难以通约的学术规范问题,为全球人文研究的规范化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扩大了该协会的影响力。

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提供的另一人文研究公共服务是建设并开放现代语言协会国际文献数据库(MLA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为人文研究提供很多便利。该数据库包含超过三百万条关于现代语言文学相关的研究资料、论文和著作信息。各类研究水平和各个领域的学生和研究者均可在此数据库中找到和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发现,对该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除提供文献以外,该数据库不仅可以提供各类学术期刊的投稿和录用信息,帮助学者更好更快地定位自己学术成果可以顺利发表的刊物,还可以提供近年来特定领域学术研究的关键词及其相关搜索,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掌握学术前沿动向。

开设人文研究与教学研讨班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构建人文基础资源的又一努力。在2023年夏天,该协会通过申请梅伦基金会(Mellon Foundation)、社会科学研究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以及国家人文基础维持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Sustaining Humanities Infrastructure Program)等机构的经费支持,在美国盐湖城、费尔法克斯(Fairfax)、沃尔特姆(Waltham)和伯明翰(Birmingham)四个城市,由协会的四名相关领域的教授主持为期近四周的关于人文阅读与写作的培训班。共85名来自各高校的研究生和教师参与了由十名主讲嘉宾讲授的暑期培训班。除阅读与写作研讨班外,美国现代语言协会还联合各高校的英语系以及现代语言学系共同举办ADE-ALD暑期研讨班以及学术领导力研讨班,开展基金申请、论文发表和著作出版等相关方面的研讨。

美国语言文学组织运行的另一机制是通过甄选各领域的领军人物组建相关学术委员会,并定期举办特定主题的学术会议来引领人文研究,为世界各地的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和分享的公共平台。

据统计,在2022至2023年期间,美国现代语言协会通过选举产生了158个学术论坛执行委员会,包括934位来自世界各国各领域的学者;56个常任学术委员会,包括386位来自各界的学者。在学术会议方面,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每年举办一次全球大会,会议通常先由协会会长(会长每三年改选一次)发表对当前及其未来研究方向的演讲,随后邀请一至两名领军学者进行主旨演讲,并开始分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术会议的议程中,会议主办方一方面会邀请著名专家就学术发表、著作出版、基金申请和工作应聘进行辅导,另一方面会邀请著名出版社前来展览图书,提供师生与出版商、编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而提升会议参与者在多层面的获得感。此外,为了方便世界各地的师生参会并鼓励他们的科研和教学,协会还会提供特定数额的差旅费、科研基金供参会者申请。例如,在2023年举办的年度大会中提供了20位专业发展基金(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rants,每位1000美元)、5位人文创新基金(Humanities Innovation Grants,每位3000美元)以及相当数量的爱德华•朱力亚诺全球奖学金(Edward Guiliano Global Fellowship)。学术奖项的评审与颁奖也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年会上的重要环节。在2023年的年会中,协会对学者提交的论文、学术著作和译著进行了评审,并颁布了18个奖项,例如威廉•瑞利•帕克年度论文奖(Annual William Riley Parker Prize)、詹姆斯•罗素•洛厄尔年度研究奖(James Russell Lowell Prize)以及霍华德•马拉诺著作奖(Howard R. Marraro Prize)等。

美国语言文学组织的另一主要学术团体,即美国比较文学协会,与现代语言协会类似,同样致力于人文研究和教学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该协会成立于1960年,目前在全球拥有三千多名会员,主要目标是推动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以及研究文学与艺术、科学、哲学等学科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该协会在构建人文研究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首要特点是每十年出版一次比较文学学科报告,为广大的比较文学学者构建一个比较文学的“学科档案”。该报告对过去十年间比较文学学科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反思,并展望学科未来的主要方向和遇到的挑战,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学科体系。此前的五份报告(1965年、1975年、1993年、2006年和2014年)已成为美国乃至国际社会比较文学历史中的里程碑。这些报告作为学科的宝贵遗产,为美国甚至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美国比较文学协会还注重收集并整合与该领域相关的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学科前沿动态和就业资源。协会在其主页提供了比较文学研究各主要领域的各大期刊和在线访问链接,例如《文化、理论与批判》(Culture, Theory and Critique)、《CLCWeb:比较文学与文化》(CLCWeb: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外国语言与文化》(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等。同时,协会提供部分文学社团及在线研究网站的信息,例如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美国哲学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现代思想中心(The Center for Modern Thought)等。除此以外,还提供求职、征文及奖/助学金等来源广泛的信息。这些列表会定期更新,在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成为了学术界第一手的信息与资源宝库,促进了行业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以推动学生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整个领域的进步。

美国比较文学协会同样注重通过举办年度会议、甄选各类学术委员会来构建比较文学学术交流的公共平台,促进美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协会每年举办一次大会,除主旨发言外,通常由各地学者自主提出各类小组论坛的主题,并在次年会议举办的前十个月左右,协会会给会员发送通知,邀请学者提交年会小组论坛主题的申请。在会议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协会组织专家对学者申请的各类论坛主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公布到协会主页,并进入会议投稿系统,供参会人员在投递会议论文时进行选择。为保障不同层次的学者平等参与,协会规定每个小组论坛的成员应当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阶段的学者,且必须包含研究生,但研究生的比例不能超过50%。除小组论坛外,会议期间还举办各类座谈会、图书展览、社交活动等。年会通常由各所大学轮流举办,年会的参与人数通常从1800到3000人不等。

在年会期间,美国比较文学协会同样也为各个阶段的研究生和学者设立和评定各类奖项来认同其研究,鼓励各类创新,具体包括:1. 欧文•奥尔德里奇奖(The A. Owen Aldridge Prize),为研究生设立的年度论文奖;2. 霍斯特•弗兰兹奖(The Horst Frenz Prize),为研究生设立的年会论文奖;3. 查尔斯•伯恩海默奖(The Charles Bernheimer Prize),是比较文学专业年度博士论文奖;4. 勒内•韦勒克奖(The René Wellek Prize),是比较文学领域年度专著奖;5. 哈里•莱文奖(The Harry Levin Prize),是比较文学第一部专著奖;6. 总统硕士和本科生奖(The Presidential Master's & Undergraduate Prizes),是比较文学本科或硕士论文年度会长奖。通过各种学术活动,美国比较文学协会不仅促进了美国和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蓬勃发展,还积极应对了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界、跨文化和跨语言的复杂挑战。

美国文学协会是美国另一重要的文学研究组织。该协会成立于1989年,其主要目标在于发掘和探讨美国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中丰富和多样的人文知识。美国文学协会拥有大约一百一十个附属协会,多数是与特定作家的作品相关,或专门针对某一文学类型,例如索尔•贝娄协会(Saul Bellow Society)、薇拉•凯瑟协会(Willa Cather Society)、凯特•肖邦国际协会(The Kate Chopin International Society)、犯罪小说协会(Crime Fiction Group)、美国犹太文学研究协会(Society for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等。与现代语言协会和比较文学协会的组织方式不同,该组织的结构类似于“联邦制”,由上述具有不同兴趣和目标的成员团体共同组成,它们彼此分立,又彼此联系。美国文学协会主要是通过联结这些研究方向各异的附属团体,为美国社会打造了一个高度自治民主的学术社区,从而推动学术领域的多元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学术会议方面,美国文学协会同样实行年会制度。与现代语言学会和比较文学协会不同的是,每次年会上多数小组论坛由具体的作家协会来组织,并公开征集论文。每年会议的注册人数平均在1000到1200人之间。年会将在每个时间段安排七到十个小组论坛,而不召开全体会议。

除上述三个主要的文学协会外,美国还存在诸多的文学研究组织,专注于文学研究的各个细分领域,并举办各具特色的活动来推动文学研究的发展。例如,美国诗人研究会(Academy of American Poets)精心打造了一系列面向大众的诗歌活动及平台,比如全国诗歌月(National Poetry Month)、在线诗歌资源网站Poets.org和“每日一诗”(Poem-a-Day)数字诗歌系列。东北现代语言协会(The Northeast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为鼓励下一代研究者和职业者的发展,向会员提供涵盖了教育、出版、求职等多种范围的引导和资源,包括准备就业市场材料和书籍提案、模拟面试和书籍推销练习、发表文章撰写、提供有关教学和专业的建议等。西部文学协会(Western Literature Association)在年度大会中举办研究生专业化小组会议,还特别设立了“研究生代表”这一职位,当选者将作为执行委员会成员,参与年度会议组织及协会期刊《西部美国文学》(Western American Literature)的运营管理决策,以满足研究生群体的专业需求与关切。在会议上,协会还将颁布面向研究生的各种奖项,诸如会议最佳研究生论文奖(Award for Best Graduate Student Paper Submitted to the Conference)、多莉丝•克劳•格罗弗奖(The Dorys Crow Grover Awards)、路易斯•欧文斯研究生演讲奖(The Louis Owens Awards for Graduate Student Presenters),等等。

美国各类语言文学组织通过提供和构架各类学术发表、出版和就业的公共基础资源,各类学术交流和分享平台,多种科研、教学和差旅基金的支持,以及各类学术奖项带来的学术界的认可,形成了从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到公开发表以及同行认可的良性生态循环与社区。这不但为世界各地的学者提供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还有效促进了各类学术思想的产生、发展与传播。

二、美国艺术组织及其运行机制

美国同样拥有数量众多的艺术组织,其中以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简称AAA)、国际艺术批评家协会—美国分部(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Critiques d’Art-USA,简称AICA-USA)和美国大学艺术协会(College Art Association,简称CAA)最具代表性。由于艺术、文学、音乐创作等创意领域的独特特点,美国艺术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注重通过严格的会员选拔机制和奖项的评选机制,培育相关领域杰出艺术家和杰出创意作品的文化资本,从而促进社会对杰出艺术家和杰出创意作品的认同,并引领和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成立于1898年,最初名为美国国家艺术与文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and Letters),是美国最受尊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组织之一。1899年,该组织在纽约召开了第一次大会,推选了建筑、艺术、写作和音乐等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的艺术家作为首批成员,并随后扩充到了250人。在191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亲自签署国会法案,从政府层面组建该组织。2020年,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投票修改了该组织的章程和细则,将会员人数从1908年以来的250人增加到300人。此外,该组织还包含75名外籍成员和20名荣誉成员。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的成员人数固定,在成员满额后,只有在既有人员去世或者因故退出后,才会增选新成员。新成员的产生由现有成员提名并通过投票进行选拔。这种严格的甄选流程确保了学院成员均为各自领域的翘楚,在铸就学院和成员卓著声望(文化资本)的同时也为各领域的创作树立了行业榜样。

在甄选了最为杰出的艺术家进入学院后,该学院还通过设立各类奖项为未进入学院的各领域作品提供甄别和社会认同,鼓励艺术家的创作。学院每年在建筑、视觉艺术、创意写作和作曲领域设立七十多个奖项,表彰获奖者在各自领域内的卓越成就。例如,学院设置价值10000美元奖金的艺术与文学奖(Arts and Letters Awards),每年分别授予四位建筑师、五位艺术家、八位作家以及四位作曲家;奖金为25000美元的功绩奖章(Award of Merit Medal),每年轮流颁发给杰出的美国画家、短篇小说作家、雕塑家、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以及代表协会最高荣誉的金奖(Gold Medals),亦是多个艺术领域中最具声望的奖项之一。自1950年起,学院每年颁发两枚奖章,涵盖以下领域:纯文学与批评,以及绘画;传记与音乐;小说与雕塑;历史与建筑(包括景观建筑);诗歌与音乐;戏剧与平面艺术。

美国艺术组织还注重通过推动艺术家之间在经济和艺术专业层面的互助,来加强同时代艺术家以及不同代际艺术家之间的联系,构建横向和纵向的艺术共同体。例如,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设立了名为“艺术家支持艺术家”(Artists Supporting Artists)项目,鼓励各类艺术家捐赠并设立基金来支持新一代艺术家的发展。由作曲家兼成员查尔斯•艾夫斯捐赠并设立的查尔斯•艾夫斯生活奖(Charles Ives Living)每五年颁发一次,用于支持杰出的作曲家,为其提供两年、每年十万美元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创作中。米尔德雷德与哈罗德•施特劳斯生活奖学金(Mildred and Harold Strauss Livings)每年将甄选两名英语散文创作者,为其提供两年共十万美元的生活补助,旨在确保有才华的创作者能在经济无忧的情况下专心致志地进行创作。美国作曲家布利茨斯坦的友人捐赠并设立了马克•布利茨斯坦纪念奖(Marc Blitzstein Memorial Award),旨在表彰和奖励在音乐剧与歌剧领域创作出卓越作品的作曲家、作词家或编剧。美国画家威拉德•梅特卡夫(Willard L. Metcalf)之子艾迪森•梅特卡夫(Addison M. Metcalf)以其父及自身名义设立了两项奖项,旨在嘉奖具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与艺术家,等等。

美国另一重要的艺术组织“国际艺术批评家协会—美国分部(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Critiques d’Art-USA)”采取了更多样的形式来实现艺术家之间的互助并建立关联。国际艺术批评家协会于1950年在巴黎建立,旨在恢复法西斯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阴影下遭受破坏的批评话语,并在艺术创作和文化发展领域开展国际合作。该组织的美国分部于1982年在美国纽约市成立,目前拥有五百多名在美国各地工作的杰出评论家、策展人、学者和艺术史学家。该组织构建艺术共同体的首要方式是邀请行业内的杰出作家或艺术家举办讲座,讨论当代艺术和创作中的开创性问题,为艺术新人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和启发。2007年,协会与维拉•李斯特艺术与政治中心(Vera List Center for Art and Politics)联合举办了杰出评论家讲座(AICA-USA’s Distinguished Critic Lecture)。迄今,该组织已经举办了十余场公益讲座。在2024年,该组织邀请了美国《纽约客》(New Yorker)签约作家希尔顿•阿尔斯(Hilton Als)分享自己的写作经历以及他担任《纽约客》签约作家的工作感想。阿尔斯获得了美国普利策评论奖(The Pulitzer Prizes,2017)、耶鲁温德汉姆-坎贝尔文学奖(Windham-Campbell Literature Prize,2016)、乔治•简•纳桑戏剧评论奖(the George Jean Nathan Award for Dramatic Criticism,2002—2003),以及古根海姆基金(Guggenheim Fellowship,2000)等各类奖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评论家。他的分享对美国青年一代作家和评论家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国际艺术批评家协会—美国分部还曾推出艺术写作工作坊项目,将十位新兴艺术家与该领域的杰出艺术家进行配对,实行为期六个月的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从而提升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评论能力。部分优秀作品还有机会被选登在国际艺术批评家协会—美国分部的在线杂志上。在与同领域杰出艺术家为期六个月的合作过程中,艺术新秀不仅可以耳濡目染地学习前辈艺术家的优秀品质和专业能力,还建立了职业社交圈,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助力。国际艺术批评家协会—美国分部还与CUE艺术基金会(CUE Art Foundation)携手,共同推出了专门的艺术评论家指导计划。此项目每年为七位作家提供与国际艺术批评家协会—美国分部指定的知名艺术评论家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合作机会。在合作期间,每位评论家将亲临艺术家的工作室进行参观,并撰写一篇长篇评论文章,推动该艺术家创意作品的传播与社会推广。此计划向所有年龄段的职业生涯初期的作家开放。

在构建美国艺术社区的基础上,许多美国的艺术组织还致力于拓展艺术的疆界,吸纳世界其他国家艺术家的加入,构建世界性的艺术共同体。美国大学艺术协会(College Art Association,简称CAA)是该类代表性组织。该协会成立于1911年,是美国视觉艺术学生和专业人士的主要组织,旨在促进视觉艺术史与批评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以及提升艺术创作与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及技术能力。其成员包括数以千计的艺术家、艺术史学家、学者、策展人、评论家、收藏家、教育家、出版商和其他视觉艺术专业人士,共同构成了全球最大的视觉艺术专业人士网络。

与许多美国艺术组织区分美国籍和外籍成员不同,美国大学艺术协会对所有来自美国及世界各国的会员均秉持平等原则,提供均等的会员权益,包括基金申请、资源共享、职业发展辅导和规划,以及活动参与等。自2022年起,美国大学艺术协会推出了以数字化、个性化和公平化为核心特色的全新会议系统。该会员体系取消了传统的会员等级制,对所有国家的会员采用统一且无限制的访问权限。协会会员可以在任何国家,通过多个平台无限制地访问协会资源,并能享受到量身定制的独特体验。在新会员体系下,会员们可以选择支付最低75美元的年费,或以每月8美元的方式分期付款,便可享受诸多学术资源和福利。

为构建世界性的学术共同体,美国大学艺术协会采取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在举办世界性年会时不设固定统一的主题,仅通过会员的自发申请而设立小组论坛,从而避免协会中强势国家的艺术家主导弱势国家艺术家的思维和创作的境况。该措施通过促进世界各国成员之间的平等交流、融合和思想碰撞,减弱国别和文化差异带来的会员之间的隔阂,以由下而上自由交流和辩论的方式加强学术共同体的内部凝聚力和积极性。美国大学艺术协会的年度会议是一年中全球艺术史学家、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及视觉艺术领域专业人士的最大盛会。例如2023年该协会年会在纽约举行,其包含了200个线下小组论坛、30个线上论坛,涉及的议题包括视觉艺术、建筑艺术、园艺园林与气候变暖、社会公平及其女性相关议题之间的关系,等等。2024年的年会在芝加哥举行,包含了约275个线下小组论坛,对全球关心的各类议题,如气候、艺术教学和社会公平等进行了讨论。

除通过平等、跨越边界的讨论,并讨论如何通过创作回应世界人民共同的关切来推动世界艺术共同体的形成外,美国大学艺术协会还设置了一系列专为国际会员量身定制的计划,鼓励他们参与年度会议,来促进学术共同体内部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美国大学艺术协会—盖蒂国际项目(CAA-Getty)由盖蒂基金会资助,为艺术史学家、博物馆策展人和教授艺术史的艺术家提供资金,以便他们能够参与年度会议。与此同时,该协会不仅通过CAA会员补助金、年会注册补助金和克莱斯基金会会议差旅奖学金(Kress Foundation Conference Travel Fellowships)为国际会员提供出差补助和会议补助,还为会员和机构提供了丰富的国际资源、职位及机遇,涵盖各类活动、荣誉奖项与实习岗位等。

在构建世界性学术共同体的过程中,许多中小型艺术组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促进大众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了解和交流层面。例如美国艺术联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Arts,简称AFA)通过组织艺术展览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巡回展出的形式,来丰富公众对不同国家和文化视觉艺术的体验和理解。美国最大的社区艺术网络建设者——美国艺术协会(Americans for the Arts, Inc.,简称AFTA)组织艺术教育网络、新兴领袖网络、当地艺术网络、私营部门网络、公共艺术网络、州艺术行动网络、联合艺术基金等活动,来建立联结更加紧密,更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社区。通过推动艺术的传播、交流和双向理解,中小型文化组织与主流艺术协会共同构建了涵盖艺术家、评论家、学生和普通民众的全方位的共同体。

三、美国文艺跨学科组织及其运行机制

除语言文学组织和艺术组织外,美国还拥有众多的文艺跨学科组织。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简称ASLE)和美国研究协会(The American Studies Association)是该类组织的代表。文艺跨学科组织的目标旨在通过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交叉和融合,使文学和艺术走出审美象牙塔、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生活,从而帮助回应和解决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各类问题,由此应对人文科学一直以来面临的危机——过度专业化、理论化,与现实和社会大众生活脱节等问题。

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成立于1992年,其分会遍布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等国家,拥有约一千四百名成员,包括教师、作家、研究生、艺术家和环保主义者等。该组织主要关注文学和艺术作品如何理解和再现生物多样性、环境正义、全球灾难时代的生存危机,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和非人类的影响等问题,从而提升当代人类社会面临各类环境问题的意识,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各类方案,扩大文学和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为促进环境人文的发展和研究,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首先建立了多个生态批评档案库,包括自然灾难和野生动物历史档案库、环境艺术和绘画档案库、环境文学书写档案库、“地球第一运动”文档库、环境人文声音和视频档案库,等等。该系列档案库汇集了人类历史上一系列记载、反思和探讨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文献和资料,并系统地记录了生态批评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在建立科研资源库的同时,该协会还重视环境人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而通过环境人文教育提升人们对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等议题的重视,并督促人们采取实际的行动。该教学资源库以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语言形式提供文化研究、环境研究、文学、创作、历史、教育科学、电影、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关于气候变化、自然历史、动物研究、人类世等主题的大量课程。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目标,如写作教学、环境研究教学、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流等,直接在网站上下载课程大纲、课堂活动计划、课后任务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网站还提供了九节环境教学的样板课程,名为“气候变化教育:为改变而行动”(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Acting for Change),由加拿大安大略省和多伦多地区的教师共同设计,并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全球领导者多边会议”(Global Leaders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on Climate Change)上与其气候变化报告同时发布。这些教学数据库不仅为相关领域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源,还积极促进了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科学领域的合作研究。

举办特定主题的国际会议引导各领域的学者和学生以文学艺术为媒介反思、改善环境和气候,并促进社会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改变是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发掘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并促进相关研究的另一重要方式。该协会的年会两年举办一次,会议主要包含学术分组论坛、创意作品朗读与展示、圆桌会议及行业领军学者的主旨演讲,等等。该协会2023年全球大会在俄勒冈波特兰举行。此次会议以“重新思考日常事物”(Reclaiming the Commons)为主题,引导广大研究者对人类文学艺术中呈现的陆地和水等自然环境所包含的区域、历史、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认识论意义以及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即将进行的2025年双年会,将以“共同的大气:空气、亲近和不平等”(Collective Atmospheres: Air, Intimacy, and Inequality)为主题,探讨文艺作品中所展现的气候变化、环境健康、殖民主义、空气污染、环境种族主义,以及呼吸道流行病和媒体等议题,提高公众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空气污染、自然资源分配问题的认知,提升人文研究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潜力。

成立于1951年的美国研究协会是美国另一代表性的文艺跨学科组织。该组织将文艺研究融合于社会、政治、文化和国际关系研究中,主要目标在于更好地理解美国的种族、阶级、性别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注重解构美国社会中留存的美国例外论。来自人文、社会科学、传播与媒体研究、科学技术、艺术及政治等领域的学者在该协会的各类活动中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并展开深入对话,不仅促进了文艺在人们理解自身、社会、国家和全球时的重要性意义,还通过跨学科合作,促进了新的人文思想的诞生。至20世纪末,其成员已超过5000人。

由于美国属于移民国家,且具有“大熔炉”的特点,美国研究协会在运行中采用了多层复合的立体组织结构,从而在充分尊重美国国内各种族团体、区域团体和社会团体的基础上,实现美国与全世界的关联。首先,其成立了以美国各区域为单位的美国研究分会,如纽约美国研究协会、加州美国研究协会、夏威夷美国研究协会以及德克萨斯美国研究协会等,目的在于从各区域的特点出发阐释美国国家的价值和特点。在总会层面成立以不同社会团体为单位的研究委员会,如种族研究委员会、性别研究委员会和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等,从社会身份和归属层面促进对美国民众的研究和了解。此外,协会还在全国层面成立了以议题为单位的研究小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研究目标类似的学者通过组织赞助小组、商务会议、招待会、实地考察和指导会议等活动进行合作研究。研究小组的主题反映了美国研究领域的广泛性和方法的多元性,涵盖了种族和民族研究、非裔美国人研究、美洲原住民和土著研究、拉丁裔研究、亚裔美国人研究等范畴。此外,美国研究协会还注重与其他国家的美国研究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目前,其与欧洲和亚洲超过二十个国家的美国研究协会达成了双向协议,实现会员权益与资源共享,共同举办工作坊、研讨会以及联合研究等,具体包括奥地利美国研究协会(Austrian Association for American Studies)、西班牙美国研究协会(Spanish Association for American Studies)、法国美国研究协会(French Association for American Studies)以及日本美国研究协会(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American Studies)等。美国研究协会的多层立体结构为不同文化、地域和语言背景的美国学者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提供了共同探讨特定学术问题的平台,从而突破了单一狭隘的视野,实现跨领域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互补,推动人文领域的创新探索。

在建立多层立体式跨学科科研和交流机制的基础上,美国研究协会与其他文艺研究组织类似,还通过出版该领域的百科全书和设立官方刊物来促进相关研究并引领学科研究的方向。美国研究协会在2001年出版了四卷本的《美国研究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Studies),其内容涵盖了美国从前殖民时期到现在的历史、哲学、艺术和文化问题,在2003年又出版了百科全书的电子版,并任命了专门的编辑委员会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定期进行更新,目标在于为学者、研究生、本科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美国研究资料,其内容涵盖美国历史、哲学、艺术、文化及其与世界的关系等。此外,协会还推出官方出版物《美国季刊》(American Quarterly),目的在于通过期刊论文的录用和发表推动美国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并引导学者在关注美国内部文化的同时,重视全球社会和文化对美国的形塑作用及其之间的关联。丰富的科研活动、多层立体的组织架构与各类出版物的协同作用是美国研究协会推动文艺领域跨学科研究的主要策略。

结语

当前,世界文艺批评和创作中心正由欧洲向北美转移,毫无疑问,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美国文艺研究组织在其转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些文艺研究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为相关领域提供了科研发展和交流合作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源和基础设施,还设立和评选了具有激励性和培育性的科研奖项。同时,美国文艺研究组织还注重构建包容性强和相对平等的包括年会和出版发表在内的科研交流平台,以及囊括国际国内各种族和社会团体在内的多层次立体的组织结构。上述组织和运行机制促使美国国内和国际的学者形成了自由而又相互促进的学术社区,为各领域的学者、研究生和其他相关人士提供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地促进了文艺研究和文艺创作的发展。

此外,在面对当前文艺创作和批评囿于审美象牙塔,遭遇过度专业化、理论化,与现实和社会大众生活脱节等问题时,美国文艺研究组织引领性地推动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生活,从而推动文艺的创作与研究能够更好地反思和介入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类种族、性别、文化和生态等问题,并最终改善人文艺术当前面临的危机。美国各类文艺研究组织在构建充满活力的国际国内学术社区和文艺发展中的种种经验,可为促进当前我国文艺研究组织的繁荣发展,以及在世界文艺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为方便电子阅读,已略去原文注释,如需完整版本,请查阅纸刊。


作者:邹理 杨嘉宜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5年第2期(总第113期)

责任编辑:易平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邹理 杨嘉宜 | 美国文艺研究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2025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重点选题参考

2025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来稿须知

《中国文艺评论》2025年第2期目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