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其他>正文

引人进入文艺评论之门——评《文艺评论概要》(李修建)

2024-09-2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李修建 收藏

【内容摘要】 《文艺评论概要》的出版因应时代所需,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内容科学全面,作者阵容强大。全书介绍了文艺评论的总体理论问题,以及13个文艺门类的评论方法。编写者有着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评论写作经验,保证了该书的学术质量。二是强烈的历史意识与鲜明的价值立场。全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皆纳入历史脉络之中予以解析,所得结论令人信服。三是提供了文艺评论的写作示范。13个文艺门类的评论,依据评论的对象与特征、评论的类型、评论写作及示例三部分展开,示例部分的设置尤为精彩,为读者进行各文艺门类的评论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路径。

【关 键 词】 《文艺评论概要》 历史意识 价值立场 写作示范

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二者关系莫逆,总是相伴而生。优秀的文艺评论会对文艺创作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其求真、向善、尚美,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行,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

中国有着渊深浩博的文艺评论传统,先秦儒道诸家就对文艺问题多有评骘,后世文人热衷于文艺评论,积累了难以计数的文章著述,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评论范式与评论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因其与儒家传统思想以及中国社会实践深度契合,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重视文艺评论,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继承与发扬。进入新时代以来,文艺创作更为繁荣,处于更为多元而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文艺评论工作显得更为必要且重要。这充分体现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以2014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为发端,各省、市、县相继成立相关组织,各大高校亦纷纷挂牌成立“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文艺评论的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突飞猛进,发展迅速。相形之下,文艺评论的教材建设却颇为滞后。尽管市面上不乏关于文学评论及各艺术门类评论的著作,但大多专业性较强,让普通的文艺评论爱好者望而却步。在此背景之下,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编写的《文艺评论概要》应运而生。本书“引言”提到:“本书正是关于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基础知识和初学门径的入门性著述,旨在向文艺评论初学者介绍从事这项工作所需要了解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应当把握的写作门径。”这一工作貌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操作起来颇不容易。这本书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突出特色和学术价值。

《文艺评论概要》书影

一、内容科学全面,作者阵容强大

放眼古今中外,历史与当下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可谓纷繁芜杂,令人眼花缭乱。一个文艺评论的新手,面对异常丰富的评论对象,往往会感觉仿佛置身巨大的迷宫之中,“阊阖千门万户开”,却难得其门而入。《文艺评论概要》的编写目标,即是成为文艺评论初学者的“入门向导”,引领大家拨开重重迷雾,步入正途,进而一窥堂奥。

《文艺评论概要》的章节安排体现出了这一匠心与旨趣。全书共22章,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综论”,以九章的篇幅,介绍了文艺评论的总体性问题,包括:文艺评论的含义、属性和意义,文艺评论的价值观与标准,文艺评论的类型、文体和一般逻辑,文艺评论的方法,文艺评论与文艺史及文艺经典,中国文艺评论传统,外国文艺评论史略,互联网时代的文艺评论,文艺评论家。下编为“分论”,共13章,就具体的文艺门类评论展开论述,涉及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以及新媒介艺术。可以看出,全书所涉话题全面,包罗甚广,不仅探讨了文艺评论的基本理论,还简述了中外文艺评论史;不仅囊括传统的各大艺术门类,如戏剧、电影、音乐、美术、舞蹈等,还充分发挥中国文联所属各协会的行业优势与特色,将曲艺、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等门类纳入其中,同时颇具当下意识,剖析了互联网时代的文艺评论以及新媒介艺术评论。

中国学界有“大家小书”的传统,如鲁迅、闻一多、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等前辈大家,他们积毕生所学,执简驭繁,将艰深的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文笔娓娓道出,成就诸多经典之作,为普及与传承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艺评论概要》成于众手,为集体智慧,虽然不是“大家小书”,却有一定相类之处。本书作者阵容强大,著名学者王一川担任编写组组长,彭锋、李震担任副组长,其余20位中青年学者,皆学有专长,富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评论写作经验,在各自领域都属领军人物,由他们担当编写者完成此书,最为适合。加之本书历经三年完成,其间反复修改,精心打磨,更是保证了学术质量。

二、强烈的历史意识与鲜明的价值立场

文艺评论的基础理论研究如文艺评论的内涵、意义、类型、价值观、方法论等,需要立足于古今中外的文艺评论实践,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梳理、对比、分析、提炼、概括,总结出具有相当涵盖性和阐释力的解答。《文艺评论概要》的“综论”部分,体现出作者鲜明的价值立场、强烈的历史意识和高度的概括能力。

全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表达了鲜明的价值立场。书中多次强调,新时代的文艺评论要坚持四个标准:历史的标准、人民的标准、艺术的标准、美学的标准,并对其多有阐释。书中提出,文艺评论家需要具备德、才、胆、识、力五个方面的素养,将“德”置于首位,推重其专业精神和道德操守:“对文艺评论家来说,专业精神和道德操守指的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基础上,积极通过文艺评论实践维护公序良俗,善于传播主流价值观,正向引领社会风尚和向上向美的审美趣味。”

所谓历史意识,是将问题置于长时段的历史进程中“思前想后”,考察其源起流变、变动的规律及其背后的动因,使问题得到澄明,并为当下的行动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有效地指导行动。《文艺评论概要》对文艺评论内涵的梳理、文艺评论价值观演变的分析、文艺评论家角色多元化的归纳等,皆纳入历史脉络之中予以解析,所得结论令人信服。比如,书中逐次引用鲁迅、毛泽东、周扬、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人的文章或相关讲话,分析了他们对“文艺批评”和“文艺评论”的使用情况,解释了本书为何取名“文艺评论”。作者指出,在1963年之前,相关讲话或文章中使用频率较多的是“文艺批评”,带有否定或批判意味,周扬于1963年4月9日《在全国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将“文艺批评”换成了“文艺评论”。改革开放之后,由邓小平同志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开始,国家领导人都沿用了“文艺评论”的正式提法。作者认为:“从文艺批评到文艺评论的词语替换过程可见,这样的词语替换并非出自单纯的语法或逻辑需要,而是出于更加复杂的社会文化修辞调适策略。”作者进而指出,文艺评论一词在当下的通行,反映出国家鼓励文艺评论工作者放下心理包袱,积极地投入对文艺现象的评价之中。这样的概念考古学分析,让读者更加明确了其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书中对文艺评论价值观与文艺评论标准的演变的分析,同样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从中国古代一直梳理至当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文艺评论价值观与文艺评论标准的继承与发展,从而更加清晰地把握这一问题。

书中对中外文艺评论史的梳理、对文艺评论方法的概括等,标题都很宏大,虽然无法充分展开,不过作者的概括简约而精当,兼具可读性与学术性,显示出高度的理论概括能力。

三、门类评论提供写作示范

如果说综论部分奠定了文艺评论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文艺评论的基本方法,那么,分论部分则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路径。分论部分含13个文艺门类,基本依据评论的对象与特征、评论的类型、评论写作及示例三部分展开。横向比较来看,各门类评论既有相当的共性,亦突出各自的特点。

共性方面,如评论的类型、评论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理论,多有相类相通之处。如书中将电影评论方法分为历史评论、类型评论、作者评论和意识形态评论等;认为21世纪以来的舞蹈评论主要有社会历史论范式、形态符号论范式、舞蹈编导传记论范式、观众接受论范式和审美文化论范式五种;将音乐评论分为赏析式评论、分析式评论和思辨性评论三种类型;将美术评论分为描述、解释、评价三个步骤;认为曲艺评论有演员评论、表演评论、创作评论、艺术美学评论、文化评论五种类型。实际上,这些方法与步骤互通相类,对其他门类评论有相当的适用性。

但各艺术门类毕竟皆有自身独特的媒介手段和表达方式,书中注意概述各艺术门类的独特之处以及文艺评论的针对性。比如,作者指出,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融文学、音乐、美术等于一体,综合性是其最大特点。戏剧的主体是表演艺术,其他门类艺术都要统摄于表演艺术之下,为演员塑造人物服务。由此,戏剧评论有两个特点:一是要把握好戏剧是动作的艺术这一本体规律,分析各个戏剧要素是否能有效地组织起戏剧行动,聚焦于戏剧动作如何刻画人物性格;二是戏剧评论要立足于舞台表演。这提醒读者,从事戏剧评论,从文学角度出发、仅仅关注剧本是远远不够的。再如,作者强调,民间文艺是整个民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民众内心情感的忠实、率真和自发的表现,也是他们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百科全书。因此,在进行民间文艺评论时,首先应对其民众知识给予解释、论说与开掘。作者指出,民间文艺评论应从民间文艺实践参与的具体感受出发,发挥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判断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民间文艺的内涵。这要求评论者要立足田野、深入民间,不能拿作家文艺的标尺和方法来品评民间文艺,作家文艺的理论与知识在此或许会失效。其余诸门类,同样各具千秋、各富特色,但都要求评论者首先要对艺术本体有良好的把握。

评论写作的示例设置令人称赏,诸章皆选取了若干或经典或优秀的评论案例,解析其如何评论、为何精彩,为入门者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典范。通过书中数十个评论案例,我们可以领略薛宝琨对侯宝林曲艺成就的评论,启功对台静农书法艺术的分析,资华筠对杨丽萍舞蹈道路的反思,钟敬文对民间文艺的肯定与民间文艺精神的挖掘……它们或高屋建瓴,或析理入微,或慷慨大气,或细腻温厚,颇富个性色彩。这些案例也为我们进一步阅读提供了指南,可以依其指示,找到相关论著,进行深入研读,通过反复琢磨、不断练习,掌握文艺评论写作的精髓,写出令人满意的文艺评论作品。

总体看来,《文艺评论概要》是一部应运而生、正当其时的入门之作,相信它能引领读者理解文艺评论的理论,掌握文艺评论的方法,深入文艺评论的堂奥,探究文艺的精彩世界。

*为方便电子阅读,已略去原文注释,如需完整版本,请查阅纸刊。

*如需购买请用手机点击进入微信篇目,通过篇末小程序链接进行购买。


作者:李修建 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8期(总第107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李修建 | 带你进入文艺评论之门(“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来稿须知

2024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度重点选题参考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8期目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