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孙晓霞的《西方艺术学科史:从古希腊到18世纪》以新的学科立场和理论视角,梳理了从柏拉图的“技艺”直至巴托和康德“美的艺术”的概念演变史,论述了艺术的知识生产从其前科学阶段,发展到艺术科学,再到艺术学科产生的全部历史过程。西方艺术学科史对中国艺术学科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也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一并构成了中国艺术学科史的一个历史部分。全书史料详实充分,论证逻辑明晰,在理论基础上较已有研究尤显先进,对新时代的艺术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的建构作用。
【关 键 词】 艺术概念 艺术科学 艺术学科 《西方艺术学科史:从古希腊到18世纪》
艺术学在中国是一个新学科,在西方也曾经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新学科。中国艺术学和西方艺术学之间存在联系,但在西方艺术学20世纪50年代销声匿迹之后,这个产生于21世纪的中国艺术学是西方艺术学的重生,还是另有自己的生成逻辑?对艺术学基础理论来说,这并非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周宪曾指出,国内艺术学理论在十年中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总体上还是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孙晓霞博士的《西方艺术学科史:从古希腊到18世纪》是国家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对艺术学基础理论来说,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艺术学的史前史,在国内还是一个相对贫瘠的领域。对艺术学科这一段历史的补充、完善和深挖,对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尤其对上述问题而言都很有助益。
一、艺术概念:从中国的当代看西方的传统
历史学中有一个“克罗齐命题”,就是人们总是从当前生活中的关切之处或所碰到的问题出发,去关注过去。当然,“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并不是说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马克思有一个更科学的表述:“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在任何一个历史研究中,都折射了研究者的立场和视角。
艺术学在21世纪中国的确立,为中国和西方的艺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而其关键在于,这个契机“新”在何处。只有把握和借助于这个“新”,才能更坚实地站稳中国艺术学的学科立场,进而事半功倍地做好学科建设。孙晓霞认识到,正如现实中的人体解剖往往受制于各方面条件、甚至各种伦理禁忌一样,而反过来,在猴体解剖中却不仅可以印证自己的猜测和设想,也能省去一些对人体解剖的现实依赖。一方面,将那些亘古不变的普遍规律有历史依据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将那些在当代必须予以解决的难点问题凸显出来。她以艺术学科的当下建设为导向,带着“问题意识”逆流而上,从作为西方思想源头的古希腊,对西方的艺术观念和学科史做一次顺流而下的全面梳理,将那些与当前有直接关联的古代观念呈现出来,并在对照中略去当下艺术学研究中纠结缠绕的枝节干扰,聚焦于学科建构中的核心问题。
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依据不在于下属的内部分类,而在于它的外部关系。它要和数学、物理、哲学、历史等学科一样,有明确的研究范畴;同时,这个研究范畴要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内涵。显然,艺术学的研究范畴是各类艺术;其学科内涵,就是艺术的独特本质。如果艺术学不将其本质作为学科的核心问题,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本书中,作者没有直接预设一个艺术的本质,也没有直接得出一个艺术的定义,但在研究视角所统摄的全部对象中,即在对“艺术”概念的聚焦和对西方艺术学科的历史梳理中,始终是以这个核心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这是一个更贴近学科本体的研究立场。
……
*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艺术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向”(项目批准号:19CWYJ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尹德辉 单位: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7期(总第82期)
责任编辑:韩宵宵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