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网页如上“来源:‘大湾区叙事’微信公号”,查看网络报道,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ddvaZjQhUX6a22JBC17XBg)
编者按: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大湾区文学将成为承载、丰富“人文湾区”的重要内容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日,蒋述卓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大湾区文学创作,既要秉持岭南文学创作传统,又要着眼于创造新的文学样式和文学观念。
蒋述卓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带有一种兼容性,比如香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以作家刘以鬯为代表,他们的写作中有后现代主义的特质。相对来讲,广东几个城市里面的作家运用后现代主义写作的,是在近年来出现的年轻作家当中才有的现象。这种特质在大湾区文学当中可以得到继续的推动。作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湾区,它的文学应该有一种探索性、先锋性,比如刘以鬯那样的先锋性,也有金庸武侠小说的大众流行性和体裁方面的探索性。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学,它具有区域特点,跟岭南文化、传统文化有着很深刻的关系,但大湾区首先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因此在写作题材和对象方面,文学必然要重点反映城市的生活,这将会成为大湾区文学一种普遍的特质。对于广东来讲,现在正在推进乡村和城市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题材和城市内容将会成为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但不排除城市视域中的乡土文学,而这种乡土文学也不再是过去传统的乡土文学。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还具有世界性的特质。向世界文学迈进,这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具体来讲,在文学创作中需要世界性的眼光。比如在粤港的城市经济发展背景下,很早就有梁凤仪等作家写财经小说。这就是说,创作要跟大湾区的现实紧密结合,包括科技创新题材都要进入到大湾区文学行列。所以,兼容性、先锋性、城市性、世界性这些特质会影响到大湾区文学的内容、对象以及所产生的写作技法,这也将成为未来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蒋述卓提到,近年来,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工作坊”、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出版《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丛书》等文学活动旨在加强大湾区文学的沟通互动,而且发挥引导性的作用,形成一种更有效的合力。比如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就是希望大家能形成一种共识,激发各地作家的合作交流积极性。粤港澳地域毗邻相通,文化同根同源,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合作的天然属性,共融共享又是大湾区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大湾区文学的形成并不是五年十年就能实现的事情,可能需要更漫长的时间,需要稳步推进。
蒋述卓认为,文学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文建构,如果在人文湾区建设中缺少文学的话,那将会逊色许多。文学是一种最基本的母题,包括戏剧、电影都要先写文学剧本,文学在其中就是最基本的艺术创作形式。进一步说,文学在文化产业中具有首要的作用,现在不少影视剧作品都是基于网络文学IP开发改编,比如很火的电视剧《庆余年》《清平乐》等。从这些方面看,文学具备深度开发潜力的内容基础,成为IP改编的对象。所以,文化产业发展要重视文学。没有文学,文化建设的内涵无从谈起。因此,共建人文湾区,文学不可或缺。
(作者:蒋述卓,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