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孙犁和“荷花淀派”的永恒魅力(周纪鸿)

2020-07-31 阅读: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周纪鸿 收藏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孙犁(1913-2002)先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文学遗产以及“荷花淀派”文学依然散发着诱人的芬芳。孙犁的作品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和阅读语境的变化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总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孙犁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越来越引起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兴趣。

  由廊坊师范学院苗雨时教授、许振东教授主编的《荷花淀派名家名作精读》(上下两册)一出版,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荷花淀派名家名作精读》(上下两册),苗雨时、许振东主编,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该著皇皇72万余字,主要收录了以孙犁为“盟主”的“荷花淀派”作家的代表作。其主要作家有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冉淮舟等。可以说,读了这套书,不仅将“荷花淀派”代表作家的主要作品基本上了解了,而且对荷花淀派的形成与发展的线索和影响也基本上清楚把握了。

  书中苗雨时教授的长篇论文《荷花淀派综论》把“荷花淀派”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大但却十分重要并且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的来龙去脉梳理得非常清楚到位。“荷花淀派”并不是像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太阳社等文学流派那样,由几个志趣相投的作家共同发起,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宗旨和文学纲领的文学流派或文学组织,而是以一个领袖般的作家为旗帜和先导,他的创作风格独特而鲜明,引起部分青年作家的倾慕、学习、追随和效仿,通过亲密的师承、传帮带关系而逐渐形成的有大致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倾向、美学追求和艺术趣味的文学群体。

  苗雨时教授指出,荷花淀派肇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经过演化发展,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流派的命名是后来文学史的追认。

  毫无疑问,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家和艺术旗帜。孙犁的小说和散文都极大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关于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概念的提出,最早的代表论文是艾菲《论“荷花淀派”的艺术变迁》,鲍昌《中国文坛上需要这个流派——在河北文学关于“荷花淀”流派座谈会上的发言》,阎纲《孙犁的艺术——在河北文学关于“荷花淀”流派座谈会上的发言》等,大家对这一流派的真实存在表达了大致相同的看法。即“草色遥看近却无”,虽然孙犁本人极力否认这一流派的存在,但大家的共识是“中国文坛需要这个流派”,从一个侧面肯定、强化了孙犁风格的文学史意义。

  1983年,袁振声在《天津社会科学》第4期撰文《论孙犁小说的抒情艺术》,他在孙犁小说是“诗的小说”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孙犁小说的抒情性特点,将这种抒情性归结为:情真意切、情思细腻和情趣浓厚,在情与景的结合上,追求一种绘画美,在情与理的结合上,追求一种理趣美。这种特点来源于作者“化长情为诗情”的写作方法。

  孙犁一直以小说、散文并重。进入新时期以来,孙犁以写散文为主,先后出版了《晚华集》《秀露集》《耕堂杂录》《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等,以其内容的丰富和文体的多样,对当时的散文观念形成了冲击,博得评论界的高度关注。盛英、克明在《芳馨的晚花》中对孙犁的第一本散文集《晚华集》作了热情洋溢的评述,认为比他早期作品更多地寓刚劲于淡雅中,柔美里富有更坚的骨力了。事实上,《晚华集》既保持了原有的清新明丽、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又有了新的探索和突破。孙犁的散文所显示的是一种平易自然的美,朴素深沉的美,是一种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有着独特的色调和情韵:画面恬淡如水墨画,情真意切如抒情诗,语言清新,如朝生秀露,思想浑厚如陈年纯酿。总之一个字——美!

孙犁(图片来源于网络)

  苗雨时先生在《荷花淀派综论》中,结合孙犁先生的美学风格,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典型塑造的“景物一体”和优美洗练的话语形态等,高度概括荷花淀派的精髓——广泛地观察现实生活,了解和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带着希望改变世界的伟大理想;在作品中,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刻画、对典型人物的塑造,表现出对人的命运的终极关怀。孙犁及其荷花淀派的优秀作品,就具有这种穿越时空的高远精神境界和永恒艺术魅力。

  《荷花淀派名家名作精读》选读了孙犁的代表作20篇(部);刘绍棠的代表作5篇(部);从维熙的代表作3篇;韩映山的代表作4篇;房树民的代表作2篇;冉淮舟的代表作1篇。此外,还选读了贾大山、铁凝、莫言、贾平凹的代表作各一篇(部)。

  这些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的精选之后,都附有对该作品细读赏析,无疑使读者加深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义的欣赏和理解。这为大中学生、研究生的治学和自学都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资料。

  这套书应该说是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建设成果的一次总结和展示,给我们带来了“荷花淀派名家名作”时代经典,让我们长久地感受到文学的温度和思考的深度。

  (文中图片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周纪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文学轻骑兵的“亮剑”,有直击心灵的力量(周纪鸿)

  电视剧《完美关系》:大都市白领的新生活情态(周纪鸿)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