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24日,第五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在湖北宜昌举办。来看《中国艺术报》两个整版通栏专题报道~
2019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文艺评论的话语体系建构和传播力建设”主编论坛在湖北宜昌举办。
孙郁教授将鲁迅文学批评的维度概括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文学思想与文学史研究、译著及古籍校对以及美术理论等,围绕鲁迅文学的人民性、革命性、民族性展开讲解,他旁征博引地为大家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了鲁迅的文学观念。
李德顺教授以“先救妈还是女友”等著名的“道德难题”为例,启发学员思考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好坏、善恶、美丑等基本价值判断问题,对文化哲学与价值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仲呈祥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我国文艺评论的理论和实践,从新时代文艺评论的责任和使命、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文艺的引领作用、文艺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方面,做了深刻而生动的演讲。
近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主题为“新时代文艺评论的话语体系建构和传播力建设”的主编论坛在湖北宜昌举行,《光明日报》《文学评论》《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评论》《长江文艺评论》等报刊的相关负责人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文艺既然体现时代的风貌,是时代前进的号角,那么文艺的融合与创新就需要立足时代的语境和大湾区的地理、人文和区域特色,充分利用湾区资源和优势,在深入人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融合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是创作的底色,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在年轻一代,他们将在全球互联网的大航海时代,源源不断地注入中国文化强流,形成一片全新的星辰大海。
与会专家学者与媒体代表一致表示,要广泛传播本次西湖论坛·天山会议丰富的思想理论成果特别是五点共识,并在今后的文艺实践中发挥切实有效的影响。
天山论“艺”,回顾10年来“一带一路”不同文明互鉴碰撞和文化艺术的合作交流,探索和研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更好发挥文艺的作用
希望本次西湖论坛·天山会议上的五点共识,能成为更多青年文艺工作者和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共识,本次会议丰富的思想理论成果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并在我们今后的文艺实践中发挥切实有效的影响。
西湖论坛共同研讨十年来“一带一路”文艺实践经验,探索文艺如何表现中国文化符号、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10位发言嘉宾从不同视角深入研讨多个艺术领域的现象与问题,涉及美术、曲艺、书法、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对丝路文化与精神的艺术实践、文艺交流、遗产研究、文化传播等进行具有前瞻性、深刻性的评论与思考。
More than 150 guests, including around 80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s from Xinjiang, attended the conference.
近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的著名专家、学者,湾区内节点城市的文联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的学员等共计110人围绕主题参加研讨。现摘编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要培养一批文艺评论领域领军人才,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共同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
陈晋的授课深入解读了党史,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他所讲到的一系列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对学员们启发良多。
于平从其艺术实践和艺术管理经验出发,结合党的百年历史征程,对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当代表达展开了全面、宏观的阐述。
岭南秋风爽,香山诗意浓。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在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的中山开班。
作为时代的文艺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新时代文艺批评阵地建设,积极构建中国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彰显中国文艺自信与批评话语自信。
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以周莹这一关中巾帼的行动线索灌注着豪迈不羁的秦川精神与重情重义的人间大爱,并洋溢着独有的美学价值,传达出特有的历史底蕴。
杂技剧创作,是运用杂技本体艺术语言进行叙事的全新表演样式。杂技演员由演“技”变成演“剧”,使杂技从地摊式的杂耍变成具有艺术高雅品味的杂技剧。这是“技”到“艺”的飞跃,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
《破冰行动》《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鬓边不是海棠红》......从上不了台面的边缘角色,到走上舞台中心并一举夺魁,2020年是网剧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网剧正在成为推动电视剧发展最大增量。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档期电影显然需要在政策导引、法律治理、资本分流、舆论影响、业界自律,以及多方力量之间,继续寻求对话和沟通的可能性,以期逐渐符合常规电影所需的常态和规范。
只要我们不失掉自信心,勇于直面问题和矛盾,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中国电影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需要强调进一步遵循艺术规律,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着力于创作更多更好“真善美”统一的艺术精品,这是我们由“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必由之路。
无论在国内国外,她每一次的登台都火爆异常,无论年老年少,几乎都能很快被舞台上的她吸引,成为最忠实狂热的粉丝——针对这一存在已久的“张火丁现象”,一场专题研讨会15日在京召开。
中国是戏剧大国,看戏听戏唱戏对于国人来说,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日常的文化生活方式,构成了中华民族发展的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生活景观,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3月31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光明日报文艺部联合召开了“艺术家眼中的中华美学精神”专题研讨会。
书法艺术所体现的中华美学精神包括四点:美善合一、技进乎道、写意精神、融会贯通。这种精神浓缩积淀在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中,是书法艺术的本质规定所在。
作为新时代的曲艺工作者,我们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要学习姊妹艺术的精华并且有机地与鼓曲艺术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将鼓曲艺术的美传播得更远更广。
中国画诗、书、画、印合流形成的写意高度是其他民族和其他艺术都没有进入的境界,是中华美学精神和西方美学精神不同的特质,中国画是艺术的科学,而西画是科学的艺术。
艺术家应以作品创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我一直从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将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美,那“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无穷奥妙转换和心领神会,恰恰打通了中外观众的共鸣之心,它让作品穿越时间、跨越国度,空灵、美丽、有力量。
有了纯熟技巧的美术家只有克服追名逐利的私念,不受艺术市场的操纵,认真用心观察和体验自然和现实生活,在静中把握动的客观世界,多读书、多思考,作品才可能有动人的诗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2月20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召开“中华美学精神”专题研讨会。
中华传统美学的基本精神,是通过人的完善达到社会的和谐。以人的问题为基本问题,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贯传统和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它既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对艺术实践的指导性价值,也有文艺发展与中华文化复兴的战略思考。
7月18日,第九届全国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自治区扎赉诺尔区开班,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文艺研究和文艺评论的80余位学员在此进行为期一周的研修。
“文艺评论要接地气、要前置。”在日前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夏潮寄语青年评论家们。
作为文艺界的人民团体,文联应如何为文艺评论家做好服务,搭建平台,更好地推动文艺评论工作健康发展?对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了专题论坛,探讨如何为文艺评论人才成长更好地服务。
回顾百年来电影艺术的辉煌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以它自身非同凡俗的人文色彩和民俗的特征,还有艺术上的创新,占据着中国电影队伍中不可缺的重要地位。
与会专家学者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影片取材真实可感,人物形象塑造生动,情节感人至深,充分展示了启功先生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同时也展示了启功坚持艺术真理的执着追求。
“《启功》重点刻画了作为教育家的启功,同时兼及他在其他文艺领域和学术领域里的大家风范,是一部在当下银幕上奇缺的为文化大家谱写精神心灵史的好影片,是一部入人心、接地气、有品位、正能量的好影片。”
电影《启功》是一部因诗意而动人的电影。再现了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和国学大师启功的一生,运用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手法,让老年启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往复,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人生历程。
来自电影艺术、党史、法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从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角度对《黄克功案件》进行了分析和研讨,全方位地挖掘了这部影片给予人们的历史教育、艺术熏陶和美学启迪。
作者:李星 向云驹 李国平 畅广元 梁鸿鹰 郦国义 尹鸿 李星文 聂伟 周由强 毛尖《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3日07版)李星(文艺
向人民学习,向经典学习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仲呈祥 《平凡的世界》这部电视剧凝聚了上海、北京和陕西三地领导和文艺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