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仪式表征,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象化体现。
而春节档电影不仅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使命,还兼具有极大的产业价值,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档期。
截至春节公众假期的最后一天大年初八,2024年票房破100亿,春节档票房破80亿,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也创下春节档观影人次和放映场次的新高。
喜剧“霸屏”
无缝对接春节档观影心理
春节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聚合,人们追求阖家团圆,喜迎新年是其重要传统。
具体到春节档电影中,虽然可以说是题材、类型、风格多元丰富,但却是“喜剧霸屏”。
《热辣滚烫》讲述了女性如何通过拳击运动开启新的人生;《飞驰人生2》再续昔日冠军车手突破自我的故事;《第二十条》用深入浅出的手法探讨了法律中正当防卫的纠葛;《熊出没·逆转时空》是富有喜剧元素和重温童年记忆的动画电影。这几部影片有的女性力量蓬勃,有的彰显梦想,有的是温暖现实主义,有的探索国漫。
更重要的是,春节档影片还紧扣春节作为国民假期格外重视“欢乐喜庆过大年”的独特心理,在多样题材外壳下,都或大或小包裹有一颗“喜剧”的内核。
贾玲、沈腾、贾冰、马丽等喜剧明星齐齐登场,即使如《第二十条》这样的现实主义电影,也会在严肃的内容中嵌套幽默桥段。
从2022年喜剧稀缺(《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2022年春节档中唯一一部喜剧电影)到今年的喜剧“霸屏”,可以瞥见中国电影市场对自身问题的迅速反应与调整,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原本可以各异其趣的题材,因为过度追寻喜剧元素,没有将重点放在扩大差异上,导致影片在观感上略显同质化。
一些现实题材影片的喜剧段落,不仅使情节过于拖沓,还与深刻议题明显割裂。
从长远来说,任何档期都不应被简化为某一具体类型,一旦产生这样的路径依赖,既不利于全年各档期均衡发展,同时也无法促成头部影片和中小成本影片达成产业共同体。
市场要维持健康状态,不能只贪恋喜剧电影的高收益率和周转率,还要对技术和艺术保有追求。
“行为艺术”大于艺术创作,久而久之观众也不会买账。
当下中国电影不仅积极拥抱而且善于拥抱新媒体平台。各大短视频、直播平台成为了影片宣发的重地,影片的拍摄花絮和片花物料,都会提前为影片上映造势。而片方在与网友们互动中产生的二次创作,又能继续下沉激发潜在观众群。直播活动则突破了路演的时空限制,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通过销售优惠电影票刺激观众消费,实现了电影观影消费行为与电影宣发乃至电影自身“行为艺术”的双向互动。
《热辣滚烫》的票房不断走高,可以说是把电影的“行为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新期待
让好电影与观众达成“双向奔赴”
从诞生到发展为最火爆的档期,电影春节档只用了11年。
飞逝的时间能佐证中国电影产业的腾飞,同样也说明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成长阶段,不能只看票房数据,更不能单纯以票房论英雄,而忽视电影市场的结构性、观念性和体制性问题。
春节档想要可持续“红红火火”,更应该做的是谋划未来,即如何让电影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观影中满足自身的观看需求、情绪需求和社交需求。
具体来说就是让电影发挥更大的综合性价值,最终让好电影与观众达成“双向奔赴”,让创作者回归创作,让欣赏者回归审美。
冯骥才先生曾撰文谈到,春节是生活情感和生活理想的凝结。
春节档电影其实亦是如此。
优秀的影片总是在关注生活,回应人们的情感与理想,具有社会价值,以电影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
今年春节档中的《第二十条》关注的是法律当中颇有争议的正当防卫,虽不属于传统的合家欢电影,但因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观影口碑与热度持续走高。
从往年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影片的长尾效应,能孕育“后春节档”。
但今年春节档电影略有遗憾的是,除了几部头部影片,其他影片能分到的目标观众群有限,未能及时调动增量观众群,导致半数影片宣布撤离春节档。
2月14日情人节当天,《我们一起摇太阳》率先宣布撤档,之后《红毯先生》及《黄貔:天降财神猫》《八戒之天蓬下界》等片也陆续撤档。最终,2024春节档上映的8部影片只留下了4部,被戏谑为“中国电影撤档元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单纯看数据的话,四部撤档影片的票房对于春节档大盘而言微不足道,也不影响2024年春节档票房创新高。
但是,票房是否是衡量一部影片的标准?这是个问题。如果票房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那是个大问题。
中国电影的优质资源和生产能力都非常有限,我们期盼每部影片都能充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虽然春节档是块大蛋糕,但并不是每个进入春节档的影片都能分一杯羹,“赢家通吃”效应在春节档格外突出。
这就又回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春节档票房指标不断创新并不是中国电影的主要矛盾和奋斗目标,更为长远的目标应是尊重和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引导观众从过度的社交需求走向审美需求,有效可持续促成观众和电影的双向良性奔赴,实现内涵式发展,让中国电影真正地迈向电影强国。
(作者: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