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中国书法大会》热播折射新时代文化新风貌

2023-07-1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李天喜 收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书法大会》开播以来,持续飙升的热度掀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热潮。该节目将中国传统书法经典作品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生动讲好中国书法故事,引导全社会认知、传承中国书法文化,充分彰显书法艺术的时代魅力,折射出新时代的文化风貌。节目在文化内涵、文化底气和文化实力方面的卓越表现赢得了观众赞誉,提振了文化自信。

一、节目内容凸显文化内涵

节目以中国书法发展源流为主线,紧紧围绕“书法”的文化内核,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的发展史。在环节设置上,节目从书法作品的历史背景、书写技巧、处理方法等入手,并结合音乐、舞蹈、朗诵、舞台剧等艺术形式,如此,观众能产生时空交替和身份置换的沉浸式书写美感体验,进而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书法带来的艺术美感和文化浸润。

同时,节目又聚焦中国书法史上颇具代表性的18件(组)作品,从汉字的发展史、汉字形体美感、汉字的艺术化演变等,深入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解析和呈现作品的气韵和法度,赋予书法新的时代色彩,彰显出书法艺术的文化熏染力量,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体现出的新内涵。

二、节目载体呈现文化底气

近年来,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逐渐成为文化自信最显著的底气,而中国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标识之一。中国书法讲求形神兼备,注重天人合一、崇尚道法自然,与儒、释、道精神相契合又相互作用。如中国书法于神采和意蕴上与诗歌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在节奏、韵律上有天然的相通之处,造就了书法的深邃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审美范畴之一,“书以载道”的哲学内涵更是中国人对文明追求的直观体现。《中国书法大会》使观众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书法这一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直观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标识,彰显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三、节目细节反映文化实力

据了解,《中国书法大会》的节目参与人员均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精挑细选的书法爱好者,且大多有深厚的书法理论、创作功底和传统文化修养,节目的参与嘉宾也是书法艺术家和专家学者,既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节目宗旨,也诠释了节目在“受与授”两种视角下的文化形态。节目现场设置古朴典雅,水墨丹青、文房四宝等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呈现,在细节上带给观众视觉冲击力和文化熏陶。再加上跳动的文字画面、层次分明的3D影像技术等数字技术的运用,生动还原了书法文化发展传承的历史印迹。比如在第一集中,从“泰山刻石”到“天下第一行书”,再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每个章节都以情景化的方式展现,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书法文化知识问答、现场临写与创作等环节尽力还原一件书法作品的产生过程,于形态变化和观念发展中演绎汉字的生发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法大会》通过追溯书法源头、品悟作品气度使观众了解书法背后的文化内涵。中国书法中的甲骨文、金文、小篆、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等独一无二的形体美和意境美通过电视节目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更多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持续提升对中国的认知度,从而拓宽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书法大会》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电视节目,节目对传统书法的解读既涵盖书写内容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又使书法艺术在数字时代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新标识,为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贡献了书法的力量。


作者:李天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平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签发:杨晓雪

审核:张利国

责编:吴江涛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诗词大会》上新:将诗情意象还原为一幅幅鲜活生命图景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