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创新表达红色故事

2024-01-29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艾亚南 收藏

在“山水洲城”的长沙,在感受湘江北去的橘子洲头,我观看了新晋文旅爆款《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穿越百年,“对话”峥嵘青年,体会红色故事的创新表达。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网红长沙”之所以被称为“网红”,与长沙发达的娱乐产业密不可分,正如“星城”之“星”通常被人认为是娱乐明星的“星”。但长沙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的“红”还有另一面。长沙有诸多的红色文化纪念地、伟人足迹、名人故居、革命烈士纪念地等,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悠久的革命历史。橘子洲是全国首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依托橘子洲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聚焦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等峥嵘青年,以他们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鲜活求学经历为时空体系,演绎重现青年们“问志、寻志、立志”的成长故事,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深度解读,更是对青春、励志、担当的生动诠释。剧场除了精彩纷呈的戏剧观演和互动体验,还向大众开展各种沉浸式主题研学和党建教育活动,在虚拟情境中“唤醒”观众的使命感、信仰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从而重新定义“网红长沙”。

科技“加持”,“沉浸式”剧场赋能红色文化

《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是国内首创红色多维沉浸式青春剧场,通过音乐、舞蹈、美术、布景、灯光、投影及数字媒体技术等,从五感体验出发,营造氛围,打造“文化+科技”新场景,打破时空界限、观演界限,从而达到交互体验效果,让观众在光影交织中“穿越”到百年前的“觉醒年代”。

该剧场内部空间分为一个主剧场和四个分剧场。有别于传统观演模式,该剧实现了“入场即入戏”“人在戏中,戏随人走”的零距离观演体验,演员会在表演过程中随机选取个别观众进行一对一互动,让观众真正成为戏剧表演的一部分,实现观众与戏剧的充分融合。观众将直接以“学生”身份进入1913年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用一小时的沉浸体验,与风华正茂的“白衣学子”成为同窗、挚友,跟随百年前的“新青年”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观众步入二十世纪的图书馆,遇见留着长辫子的老儒;走进“一师八班”的课堂,与杨昌济对话“理想”;可以做客蔡和森家,吃一块葛妈亲手制作的红薯片;还可以来到一师天井,和“白衣学子”们一起在雨中练习六段操……最后跟随他们一同步入主剧场,在光影快速切换中感受被军阀压迫与残害的紧张氛围,共情满伢子去世的悲怆,投入青年毛泽东慷慨激昂演讲的情绪场,在“白衣学子”的追问中不禁喊出“不写《中日亲善征文》”,当观众和“白衣学子”一起背诵《沁园春·长沙》,对着滔滔湘江喊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沉浸式戏剧体验达到高潮。

除了内容之外,正是有了科技的“加持”方营造出这种沉浸式五感包裹的情绪体验剧场,技术与艺术之间存在一种双向推动的关系。创意和想象力的驱使推动了新技术的出现,而新技术的应用又反过来拓展了人类的想象界限,启发新的艺术创意。《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正是科技“加持”下的创意文化产业。

抓住青年审美趣味,实现革命情感的新时代迁移

青年是时代的代言人。在新时代语境下,红色文艺如何与时俱进,抓住青年审美趣味,创新艺术创作路径,是文艺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受“沉浸式”游戏(如剧本杀、密室逃脱等)的启发,该剧场创新思维,依托优势红色资源带领年轻人沉浸式体验百年前那段热血澎湃的红色记忆,搭建起一条跨越代际的青春对话通道。该剧以青年毛泽东、蔡和森等学子在求学和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他们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坚守信仰、关注社会、砥砺前行。沉浸式体验使观众不仅仅是观看者,更是成为历史的参与者,通过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感受和理解这段历史,更加深入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青年人的热血担当,在共情中实现革命情感的新时代迁移。剧中的“白衣学子”们充满朝气,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积极投身社会变革中,他们的热情、勇敢和担当,正是我们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沉浸式剧场绝对不止是光影秀,更是一部“入脑入心”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

总体而言,《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以其独特的剧情设计、新颖的演出形式以及对历史的深度解读,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它让我们看到了百年前的“新青年”们的担当与责任,也是对当代青年的激励与启示。该剧创新表达红色故事,是让红色记忆“活起来”的有益尝试。


(作者:艾亚南,邯郸市文联文学创作室副主任;文中图片来源于“长沙发布”微信公号)


签发:袁正领

审核:张利国

责编:艾超南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新探索——以《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为例

穿越百年与“新青年”共赴一场青春之约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