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重要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人民性根本方向、大局性、现代性与建设性。奠定了中国文艺根本方向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今天仍然具有新的重要价值。新时代党的文艺思想形成新的重大发展。面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文艺要积极拓宽发展道路,表现根本的价值观和扩大的价值观,勇于表现生活矛盾,艺术地表现宏大和平凡的统一、共同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技术进步中促进文艺的创造力和精神现代化。
【关 键 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发展道路 大局性 建设性 扩大的人民性 扩大的价值观
在广阔发展的中国道路中,显著包含了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艺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部分,也是现代中国文艺的崭新开拓。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继承五千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广纳世界人类文明成果,扎根中国大地,开启了高扬人民性、建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的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站在第二个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回望党领导现代中国文艺探索发展之路,会看到很多有益的社会和文化启示。
一、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重要内涵
中国文艺发展道路是在党的领导下,在一代代文艺人和人民实践的共同探索中形成发展的,是一个现代文艺范畴。它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开端同行,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觉醒、民族解放的强烈社会诉求和文化变革,历经百年,兴于时代,波澜壮阔,百折不挠,是艺术创造之路,也是文化和社会发展之路,形成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独特表达,创造了宝贵的历史认识和艺术成就。其重要内涵包括:
1. 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重视思想建设是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首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贯穿其中的灵魂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深刻影响并带来百年中国文艺的巨变和伟大成就。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决定了文艺坚持人民性的根本方向,发现并增强文艺创作从社会生活出发的必然性,文艺形态必然充满无穷的多样性,也影响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丰富创造。党的文艺思想的经典之作——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突出体现了这种思想方法。改革开放时期大量文学佳作的出现,也与这种思想方法在全社会的重新确立有极大关系。而“文革”对文艺队伍的错误估计,对文艺创作的公式化、工具化要求,在思想方法上是根本违背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在实践上也是脱离了真实的社会实际的。
2. 人民性的根本方向与方针。历史上的文艺发展出现过宫廷性、文人性、商业性等不同方向,一些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文艺曾有人民性的表现,但都是自发形成,没有成为自觉的文艺潮流。党领导的文艺发展道路不同于几千年的文艺方向,它以自觉的、全面的人民性开辟出文艺的崭新方向。中国化文艺发展道路的人民性体现在根本内容和政策主张两方面。毛泽东的《讲话》鲜明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奠定了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根本方向。经历80年党的丰富文化实践,党的文艺指导方针的人民性内涵更为丰富,发展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文艺自觉地、全面地坚持人民性的制度保障。在根本内容上,人民的主体性成为文艺生产的全部重点,文艺的价值取向、创作内容、表现形式、作用效果都贯穿了人民性的主要特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正确关系成为文艺体现人民性的重要表现。
3. 大局性和整体性。文艺的大局性源于文艺特有的社会作用。两千多年前,先秦的哲人们就认识到《诗经》具有政治、伦理、道德、文化的广泛作用。孔子精辟地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对后世中国文艺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无数优秀文艺作品参与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中。而庄子重视文艺内部关系所说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也道出了一种朴素的整体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划时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中,科学指出了文艺在社会整体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这是中国文艺道路大局性的根本理论来源。中国现代文艺的发展一开始就与民族解放和现代化历程同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毛泽东在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时说:“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文艺的大局观从革命政治走向全面建设的国家发展大局。邓小平在第四次文代会祝词中提出宽阔的文艺主张:“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今天,文艺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中的一部分。历史表明,文艺发展的大局性只有建立在对社会存在的正确认识上,并将文艺的特殊性融入时代性,它才能既是无限丰富的文艺创造,又超出文学艺术,包含丰富和巨大的社会指向,实现文艺对整个中国道路的积极贡献。而“文革”文艺的贫乏,正是对社会存在、文艺实际认识错误与文艺特殊性失去的结果。在文艺大局观影响下,我国现当代文艺的情怀与境界、内涵与风格、文艺家个人与整体、文艺与社会的关系、创造活力与创新才华,出现了不同于旧民主主义时代的巨大提升。
4. 中国化文艺现代性形成。现代性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变革的世界性历史进步。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文艺在现代性中的作用,高度赞扬文艺复兴、但丁、莎士比亚的伟大历史作用。现代性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经济变革和法国大革命的意识形态变革,但现实证明它不只有西方现代性一种形式。在中国文艺道路的现代性中,价值观是首要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唯物史观具有根本的影响,带来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注定方向的根本价值观。同时,践行人民性和世界性统一的开放文化观,主张共同性和多样性统一,体现历史主动和审美主动的精神文化创造与艺术民主,重视物质、技术进步与精神文化协调发展,追求中国气派和世界理解相结合,都是中国文艺现代性的重要内容。这种现代性在百年发展中,经历又超越了旧民主主义现代性的文艺精神、话语和表现形式、文艺理论、文艺史观、评价标准、视野格局,并且实现了民主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相互吸收、文艺在世界现代化中发展和在中国化道路上前进的结合,形成共同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局面。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化中一切有益东西,创造出中国气派,则成为中国文艺现代性的综合体现。
5. 建设性是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主线。坚持建设性是党领导文艺发展道路的重要而宝贵的经验。建设性体现为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鼓励创造性和创新性,保护创作自由和艺术民主,尊重文艺规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开放和改革中保持文化先进性。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中首先创造性地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科学文化总方针。其重要的意义在于,“双百”方针是建立在对新中国建设形势的正确认识上,“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也是在对“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他们愿意为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祖国服务”的正确判断上提出的。它是对创造主体的制度化尊重,正确反映了文艺规律和文艺生产的要求,也是一个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治国方略,反映了党在文化领域把握治国理政的规律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初心与信心。这种建设性长期延续在党的文艺领导思想中。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包括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都特别强调过文艺工作的建设性、创造性、创新性、规律性。正是党的建设性文艺思想促进了中国文艺虽历经艰难,仍不断开拓新格局、提升新高度,审美创造主体性不断提高,在百年历程中形成波澜壮阔、群星灿烂的时代诗史,不断丰富新的文艺样态,开阔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美学品位,进而大大提高了人民的文化自信。对比苏联、东欧的文艺实践,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建设性和尊重艺术规律无疑是对社会主义文艺成功发展的伟大贡献。
二、《讲话》的时代再认识
在中国文艺发展道路上,《讲话》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2022年是《讲话》发表80周年,时代、社会与文化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站在时代变化的高度,紧密联系发展着的社会和文化实际,在新的宽阔视野中认识《讲话》的伟大价值,是对《讲话》精神的最好纪念和坚持。
《讲话》强调的方向、价值、规律仍然是今天文艺发展最需要坚持的。理性、科学、整体的方向,是党领导中国文艺道路不同于以往历史上文艺自发发展的特点,也是新中国文艺成就的基础。方向的正确性体现在它的价值观和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讲话》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正是民族解放大业的需要和做人民忠实代言人价值观的反映,体现了历史和时代的根本要求,并且贯穿了艺术规律性。《讲话》中说,“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就是方向、价值观和规律的辩证统一。“为群众”体现了方向性,“如何为”包含了丰富的艺术规律性,即《讲话》中说的生活源泉、民族化、普及与提高、吸收和借鉴、动机和效果等问题,都与文艺的方向相关联。因此,我们看到,《讲话》在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时,不是抽象的,而是落实到了丰富的革命和文化实际中。延安出现的新小说、新诗、新歌剧、新秧歌创作的丰硕收获,正体现了这种方向中价值观和艺术规律的统一。革命主题的确立、新人的塑造、民族民间形式与作家个人化、现代性的结合,成功实现了价值观与艺术性统一下的新文艺方向。今天的文艺正处在新的急剧变化的世界中,媒介的发达使文艺的环境关系不仅在中国,也处在世界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对文艺提出更高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剧的国际关系格局变化也对文艺发生重要影响。不仅中国人的文艺需求提高,文艺也是世界理解中国的特殊窗口,中国文艺需要表现出为更多人所普遍接受的精神魅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文艺坚持好正确方向至关重要。这个方向是正确的道路方向,也是价值观和艺术规律相统一的方向,是让人民和世界广泛接受的文艺表现。
《讲话》在一种开阔视野中表达了扩大的、发展的人民性思想,在今天仍具有极为重要和突出的现实意义。《讲话》在强调文艺家必须到群众中去时提出,“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这种“一切人”“一切材料”的观点充分体现了扩大的、发展的“人民”与文艺的“生活”“信息”范畴,既包含社会存在的发展,也体现创作主体视野的发展,在今天的时代环境下,仍然是十分开放的政治观、文化观,具有广泛的中国价值、世界价值和时代价值。它使文艺面对的人民内涵、生活内涵、文化内涵有了最广泛的含义,这不仅是文艺最需要的,而且包含了坚持开放的社会进步意义。新时代的文艺发展特别要表现出扩大的人民性。一方面,人民在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更高期望在不断增长,要求文艺的题材、形式、样态、风格、传播需要更加多层次化、多样化,文艺表现的人、形成的互动要更加广泛。创作多样、传播广泛,才更能体现文艺扩大的人民性。另一方面,文艺已经是世界交流的普遍路径,在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变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理解正在成为越来越大的问题,文艺创作的中国故事特别需要讲好中国人与世界人民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特殊性与共同性的联系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给世界带来的共享发展前景,这将是文艺对人民性的更大扩展。
《讲话》中人民性的思想高度还表现为基于唯物史观的观察评价。在讲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时,毛泽东说:“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在不断地提高着”,“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这种对人民的评价鲜明地表现出发展的眼光,包含了对历史发展主体动力的肯定,即人民的需求是文艺发展提高的动力来源。这样的论断对今天的文艺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今天人们的文化素养在显著提高,数字技术文化正在塑造新的接受群体,文艺要积极提高艺术表现力,就不仅是市场要求,也是人民性文艺方向的具体内容。《讲话》重视人民性的更有力一句话是,一切革命的文艺家要“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这是中国文艺历史宝贵的经验总结。从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开创文学新世纪,到革命与民主的新文艺活力喷涌,到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的文艺佳作迭出,无论宏大叙事或平凡叙事,能够在社会产生反响的,都是不同程度地发出了人民渴望的心声。而如今某些文学、某些电影,在抱怨感慨观众流失、市场低迷时,也应该反思:有多少作品成为了人民的代言人?说出了人民迫切希望表达的心声?文艺“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而在时代的发展中,文艺反映人民的心声,不只是物质的,还有精神层面的更高要求。
鲁迅《狂人日记》(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事求是是《讲话》中的思想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是中国道路、中国文艺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文艺的健康发展,仍然具有根本的思想方法价值。毛泽东在《讲话》中反复讲到实事求是的观点:“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规律、专业性出发,而不是从意识原则出发。如恩格斯所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讲话》的精神深得其中三昧。《讲话》中描述的革命文艺的发展变化就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正是抗战全面爆发、民族危亡迫近的形势,促使新文艺从“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化转向民族化、民间形式,并且受到了广泛的大众呼应。这种注重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中非常多。文艺统一战线的提出、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双百”方针的提出、不强制要求运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都成为中国文艺道路的成功实践。正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才有了中国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性。中国气派的文艺产生也是如此,新时期现实主义回归中的佳作潮,新主流价值电影大片走向现代化的热烈反响,都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文化实际、科技实际的结果。其中的经验还包括尊重实际、尊重规律,也与尊重创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密切相关,个人化风格是文艺在接近实际中最可贵的表现。丁玲、赵树理的延安时期小说,张艺谋、贾樟柯的新时代电影,都是主流价值生活化、个性化表达的出色代表。
三、新时代党的文艺思想的重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中,中国文艺发展道路也开始了新的拓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文艺更广阔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思想指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标志着党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发展。其中包括:
1. 提出新时代的文艺大局观,文化创造力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标志着文艺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不同以往,有了更大提升,文艺在社会大局整体中的位置更加重要。这种大局观和毛泽东同志《讲话》中文艺的革命大局观一脉相承,又体现了新时代的新内容,更突出了文化文艺新的创造力、感召力、吸引力,特别强调新的文化成就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要求文艺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提出时代与发展紧密相关,数字技术带来文艺的重大变革,“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这种文艺大局观的提升,为文艺提高创造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使文艺发展道路更加开阔,更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建设领域。特别是“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的提出,相比“社会责任感”的意义,使文艺对时代发展的认识、反映更为自觉。一些具有国家形象意义的大型主题创作出现创意视野开阔、格局境界和艺术价值显著提升的表现。如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当代公共艺术雕塑《丝路金桥》、电视剧《觉醒年代》等主题性作品受到广泛的社会好评。主流价值文艺创作也出现更加多样化、艺术化、现代化、日常化的贴近大众的表现。
当代艺术作品《丝路金桥》(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2. 文艺建设性思想全面化、规律化,促进文艺发展之路更加开阔。“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创思想,是在党的文艺政策中首次把创作优秀作品置于中心位置,体现了文艺宏观方向的具体化、实际化,文艺方向在长期的人民性倡导中落实到了创作优秀作品上。优秀作品成为中心,意味着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必须经过艺术化、审美化表达而实现。这一重要论述更从文化上显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成为文艺对中国道路发展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指出“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提出“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这些既包含了对文艺队伍团结极具说服力的教育,也是文艺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转变到建设性的提高上。对于文艺的建设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中还提出了体现艺术规律的重要新论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首次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二为”“双百”之后并列提出,体现了党的文艺指导方针的坚持、发展和深化,把文艺的方向性和实践性、建设性完整统一起来,意含资源优势要体现为新的艺术成就,意识形态性要转化为艺术性、审美性,更符合了文艺发展实际和规律,促进了文艺之路开拓新视野、新路径、新空间。在“两创”理论影响下,文艺创作出现了活跃的吸收、借鉴与创新,现实主义现代化、新技术与传统的结合应用成为文艺空前的趋势,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山水与当代技术、当代价值、当代审美融合、转化、创新的作品。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强调“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使文艺的建设性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一致,促使文艺创作进一步提升艺术理想、内容分量、精神深度。
3. 人民性贯穿文艺全过程,文艺方向内涵更加全面辩证。《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继承毛泽东同志《讲话》和“二为”方向的精髓,进一步发展了人民性理论。首先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思想,使文艺方向中的人民性更加鲜明具体。其中特别指出,坚持“二为”方向,“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这一重要论断包含了文艺发展道路上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成为文艺抵御意识形态风险,包括“文革”中“左”的错误,防止市场利益至上偏向的根本原则。在文艺发生、文艺接受、文艺评价等方面,系统提出人民性贯穿文艺全过程,也使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价值在文艺中全面实现。其次,在人民性中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既不脱离市场经济,又“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体现了文艺价值从单纯意识形态向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辩证发展,体现了对人民性实际效果的重视。文艺唯有保持审美理想、独立价值,而不是简单迎合观念、市场,才是有内容、有力量的人民性,人民性才不致于空洞。这是从实际出发,从艺术规律出发,对人民性十分重要的艺术要求,也保护了文艺自身的健康发展。
4. 在历史与时代的结合中弘扬中国精神,提高文艺的核心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出文艺铸造灵魂的作用,以及中国精神在中国文艺中的灵魂位置,并从时代发展、文艺规律、历史传承与借鉴世界上,全面指出文艺铸造灵魂、弘扬中国精神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文艺培根铸魂的重要思想,文艺的铸魂创作不能没有,不能混乱,要从时代需要与文艺实际规律的结合上,促进文艺的社会功能、核心功能有崭新的提升。这也是对文艺的整体作用和社会责任的极大提升。
四、新时代中国文艺道路的拓展
进入新时代,文艺面临如何在国内国际加快变化的大局中拓宽发展道路的问题。社会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普遍要求、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确定、高新科技对文艺生产力的技术赋能,都要求文艺必须要有更高质量、更新面貌的发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经济文化剧烈动荡,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比较在加剧。在发展和风险俱强的环境中,文艺的特殊视角认识作用、激励作用、人民交流、疏通理解和文化软实力作用越发突出。风云变幻时代下的文艺更应有所作为,表现出独到的眼光、心灵、思想。
时代风云下的中国文艺该如何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文艺用什么来吸引更多观众?突破点应该在哪里?根本描写应该体现什么?文艺的道路主要是精神之道,道路的拓宽重要的在于价值观念的提升,在于对文艺的社会位置的正确认识,其中有这样一些方面值得创作厘清加强。
1. 文艺需要提高表现根本的价值观和扩大的价值观。主流文艺的鲜明特点和最大魅力是它所擅长表现的强大价值力量。这是表现为一种理念、信仰、追求的社会共同信奉、适于所有人的价值,这种价值在文艺中最终表现为新的社会历史对人的普遍尊重与爱护。《我的父亲焦裕禄》是庆祝建党百年期间上映的一部有重要价值的电影。它的艺术实践实际上触及到了新主流电影在根本上应该表现什么的明确追求。它以朴素的描写触及到新主流电影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勇于表现现实生活的矛盾性和理想性,表现新的社会历史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正义性的保护,从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和追求。影片最突出、最感人的描写是深情写出焦裕禄作为党的基层领导者对人的真诚相待,由此表现出焦裕禄在社会曲折中异常清醒的政治视野。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全国引起极大关注,也是因为剧中邓小平在保护科学家、决策知青回城、恢复高考等历史进程中,对人民深深的爱。以人为中心的文艺作品、有影响的主流价值作品能够感人,几乎都表现了尊重人的根本价值观,而且不只是正义之爱、公平之爱,挫折苦难、平凡淡泊中人的勇敢无畏、辛勤劳作,都有打动人心的感动。特别是书写尊重人的价值,不仅是文艺的中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间接体现,应该成为文艺拓宽道路的根本追求。
扩大的价值表现是文艺重在精神价值、拓宽道路的另一方面。新时代和世界大变局下的显著特点是在经济、媒介广泛联系延伸、相互依存的世界,尽管分歧在加大,但全球共享的价值需求在客观上更加被需要,包括政治、经济在内,环境、生态、文化、体育等多方面都存在合作要求。文艺的表现视野有理由、有责任面向更扩大的中国价值、人类价值、世界价值,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贡献智慧。
2. 文艺拓宽发展道路必须勇于表现生活矛盾。真实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人,始终是文艺永恒的主题。描写人与关系的文艺之路要拓展,必须解决好矛盾性和正面性、理想性的关系。认为主流文艺就是单纯正面性表现,回避矛盾冲突,特别是回避社会性内涵的矛盾,基本都会导致作品肤浅、质量降低。主流文艺的正面价值不等于回避矛盾,不等于不能批判丑恶,正面里包含了丰富的矛盾性,并且往往是与侧面、片面、纷杂,甚至负面一同存在,“纯”总是与“不纯”相对而存在。这种生活的丰富多样性正是文艺需要重点关注的,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能够引起观众反响的主流价值文艺,总是真实并深入表现了一定的矛盾性。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在平凡的人物和生活中贯穿了深刻的社会认识矛盾,反映了在新生社会主义发展中种种不同甚至尖锐的认识差异,包括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建设性思维下两种对人的态度,公权廉洁与家庭私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正确处理矛盾的力量。这正是主流价值文艺应有的根本的内在表达,即在表现生活发展的矛盾性中,表现矛盾性与新的社会精神、时代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能不能勇于表现、真实表现矛盾,实质上是文艺对待生活的态度,认真还是敷衍,真诚还是虚假,关系文艺本质,关系文艺的生命活力,由此防止主流文艺陷入空洞形式。同时,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变化中的新矛盾,在社会与人民需要时不缺位,往往又有特别的社会认识价值,为社会治理提供有效信息佐证。如当年小说《人到中年》问世,就快速推动了知识分子改善生活。
3. 在多样的艺术性上扩展宏大与平凡的统一。宏大与平凡统一是近年来主流文艺的一个重要进步,它使主流价值贴近人民,具有亲和力,也使人民性有了深厚的社会历史内涵。电影《一秒钟》即表现了一种宏大和平凡统一关系的突破。它是在一个生活和人物的错位中,表现宏大必须扎根在平凡中才能体现价值。影片有一个重要场面,是剧中剧“英雄儿女”的歌曲画面与流浪女孩的苦难反差。一面是银幕正面,群众在观看《英雄儿女》时的激情洋溢;一面是银幕背面,流浪女孩在等待获取电影胶片机会以拯救弟弟而对激昂歌声的冷漠,在宏大旋律中呈现出了一种“跑调”。影片以“文革”背景下的错位故事说明,宏大只有与人民的切身利益相一致才有价值,生活的平凡往往能体现历史本质,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个别显现本质。这也正是宏大主题中必须通过鲜活丰富的平凡来表现的艺术真谛。又如电影《守岛人》中的爱国情怀就是贯穿于主人公的生活细节,在妻子女儿的艰难谋生中表现出的。全片几乎没有宏大宣示,却充满大义情怀。随着时代的进步,表现历史的宏大还需要愈加真实地再现,而不止于原有的书本描述。电影《集结号》中表现的大历史中的个体命运,平凡个体对大历史的贡献,就呈现了一种不同的宏大。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七个故事全部是在普通和平凡中展现宏大历史,创造了宏大与平凡相互提升、激励、多样统一的成功范例。
4. 在时代的发展中坚持和发展共同性与多样性。共同性和多样性都是文化艺术不可缺少的,同时它们也是在发展变化的。生活发展和技术进步促使艺术不断地多样化,文艺的共同性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产生新内容。文艺的创造价值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在多样性中凝聚起新的共同价值(如法治精神、科学精神),也能在共同性中突破旧有的局限,催生出新的多样性,形成新的创造力。文艺在现代性、现代化的共同性中已经产生并仍然要创造出更多的多样性。新时代文艺道路的拓宽应该是在共同性和多样性的相互提升中发展的,多样性更加丰富、充满活力,共同性更有价值、更符合发展的实际,与广泛多样相适应。这就需要文艺的眼界进一步扩大,看到中国的各个方面,也看到世界,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同时,也寻求中国化与世界性的统一。文艺需要反映更多的人类共同价值,才能走得更远。
5. 在新技术进步中促进文艺创造力、传播力和精神现代化。以数字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促进新媒介艺术作品的形态面貌发生快速变化,既是文艺创造力、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拓宽,也使文艺创作主体和作品发生巨大变化,新技术正在成为新的艺术主体,在重新塑造人们认识世界的观念。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数字仿真技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的视觉盛宴,以及1500万观众参与的数字雪花飘落鸟巢,为我们带来积极启示:新技术赋能艺术,也完全能融入现代精神、人民精神,产生视觉奇观与心灵撞击叠加的美学新体验。新技术对文艺创造力是补充和提升,而不是替代,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在人文精神、现实精神世界中的创造,是新技术无法比拟的,虚拟与真实叠加所产生的交融性会丰富但不能替代人对现实的认识与实践。相比技术的现代化,文艺精神的现代化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法治精神、人文关怀、公平正义,都值得文艺在提升技术时有新的扩大表现。
拓宽中国文艺发展道路,产生更多优秀的作品,关键在于创作主体活力的充分发挥。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认识和参与时代的巨大变革、人民的伟大创造,保持向上向善的审美创造主动性,追寻独特发现,发扬艺术个性,不断探索新领域、新形式,新百年的中国文艺之路必将风景更好。
作者:路侃 单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6期(总第81期)
责任编辑:王朝鹤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