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文艺 • 大众 • 时代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陈池瑜)

2022-07-2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陈池瑜 收藏

【内容摘要】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现实问题与文艺问题结合起来的典范,是中国20世纪文艺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提出和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文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及文艺的源泉、文艺反映时代生活、文艺和党的事业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开启中国现代文艺的新航向,对解放区、根据地及新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工作产生重大影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新时代我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将学习毛泽东同志《讲话》精神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创作反映人民群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时代新征程的精良文艺作品,让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延安文艺座谈会 文艺的大众性和时代性 解放区文艺 新中国文艺

一、《讲话》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也是一篇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这篇讲话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现实问题与文艺问题结合起来的典范,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亦是全党解决其他问题的范例。当时中央总学委在毛泽东的这篇讲话公开发表的第二天,就发出学习这篇讲话的通知,认为《讲话》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收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科书,并将其列为全党整风必须学习的重要文件。《讲话》总结了五四新文化运动23年来的新文艺创作以及新文艺运动的成果,同时也总结了解放区文艺的新的经验,提出和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问题,文艺源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及“源”与“流”的问题,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问题,文艺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属性问题及其社会作用问题,文艺工作和党的事业、革命工作的关系问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二次会议上听取与会者的意见,然后加以研究;在第三次大会的总结报告中,进行充分阐述,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揭示中国新文艺发展的规律,指明中国文艺今后发展的方向,代表了党的文艺观念和文艺政策,是党开展文艺工作的指导方针。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关怀下,在北平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全国老解放区、新解放区和部队的七百余位文艺工作者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总结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30年中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艺创作成绩,特别是《讲话》发表后解放区和根据地文艺的成果,提出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目标。郭沫若在致大会开幕词中,赞扬《讲话》是“普遍而妥当”的真理,要将这一真理作为我们今后文艺运动的总指标。这次文代会,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是指导新中国文艺创作的总方针和指导思想,《讲话》从之前解放区根据地和革命军队的文艺方针,上升为新中国的国家文艺观念、文艺意志。

1949年7月2日至19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图为大会会场(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

《讲话》发表80年来,指导解放区文艺,影响国统区文艺以及指导新中国的文艺创作与发展,开创了中国现代文艺的新航程,中国文艺创作取得辉煌的成就。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文艺的新发展、新成就,都与《讲话》精神紧密相关。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战争年代就开始逐步重视文艺工作,革命文学艺术运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就有了一定的发展,党和军队开始用文艺教育士兵,对群众进行宣传活动,将革命故事、歌谣、图画编入教材和课本中,提倡演剧、打花鼓、出壁报等,并出版石印、油印画报等。例如,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画报》,还有木刻工厂印刷的木刻作品,演剧有《武装上前线》《不当亡国奴》等,歌曲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唱响全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知识分子和文学、音乐、美术与戏剧工作者,或者参军,或者到延安革命根据地从事抗日文艺创作,推进了革命文艺和抗战文艺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将文艺工作视为党的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部分,把文艺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

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建立了两支军队,一支是拿起武器的武装军队,另一支则是文化军队,党的文艺工作者是这支文化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11月22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都是干武的,现在我们不但要武的,也要文的,“我们要文武双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战争和艰苦环境、反围剿及红军长征,虽有很多同志爱好文艺,但却未能组织起来,没有专门计划和进行工农大众的文艺创作。中国文艺协会的成立,毛泽东寄予了厚望:“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这是你们伟大的光荣任务。”红军长征胜利后,党中央和工农红军在延安建立革命根据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不少进步文艺工作者如丁玲、成仿吾、江丰、古元、张仃等来到延安,由此解放区的文艺得到较快发展。

《讲话》是毛泽东和共产党人在领导文艺工作中,逐步形成的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来到延安后,对文艺工作十分重视。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发表《论鲁迅》的讲话,肯定鲁迅不仅文章写得好,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还是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在《讲话》发表之前,毛泽东有关文艺的另一次重要专题讲话,是1938年4月28日《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鲁迅先生1936年10月逝世,为了纪念鲁迅,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培养文艺干部和创作人员,1938年4月,在延安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1939年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毛泽东在鲁艺刚成立之时,就去做了演讲,指出以徐志摩为代表的艺术至上主义的主张是不对的,而鲁迅先生所代表的是马克思主义艺术论者。“我们在艺术论上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艺术至上主义者。我们主张艺术上的现实主义,但这并不是那种一味模仿自然的记流水账式的‘写实’主义者,因为艺术不能只是自然的简单再现。”毛泽东在鲁艺的讲话还谈到,要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和创作伟大的作品,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其一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其二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其三要有良好的艺术技巧。毛泽东特别强调到群众中、到斗争中去体验生活,丰富经验。“没有丰富的实际生活经验,无从产生内容充实的艺术作品。要创造伟大的作品,首先要从实际斗争中去丰富自己的经验。”“到群众中去,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毛泽东说,有的农民会讲故事,是好的散文家,也是诗人,民歌中就有很多好诗。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中还明确指出:“艺术作品要有内容,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提出艺术作品的大众性和时代性问题。

在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要服从抗日统一战线,这是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有一些贫苦的作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为了节约租金,只能租借上海里弄房子中后部的狭小黑暗的房间,这部分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被称为“亭子间人”,而“山顶上的人”则是从井冈山根据地来的文艺工作者。毛泽东于1938年曾指出,亭子间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吃,山顶上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看,都要团结起来,统一战线是艺术的指导方向。毛泽东还要求组织十年来的文化成果,训练起万千的文化干部,送到全国各战线上去工作。鲁迅艺术学院的创立,也是为了培训文艺干部的工作需要。毛泽东将爱国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放在首位,对上海“亭子间人”,对艺术至上主义者,对主张超阶级论的“第三种人”,都要进行团结,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我们自己的政治立场。不管是写实主义派或是浪漫主义派,是共产主义派还是其他什么派,都应当团结抗日。当然,在统一战线中,艺术上我们的政治立场是不能放弃的。毛泽东在鲁艺的讲话中,有关文艺上的统一战线的观点,以及深入群众、丰富自身生活经验、吸收民间文艺的论述,在四年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挥。

毛泽东1938年在鲁艺的讲话及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已经开始思考中国当时文艺和文化的相关重大问题,相关思想成为《讲话》的先导。这也说明《讲话》的文艺思想,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入思考,同时又总结“五四”以来23年间新文艺创作成绩和特征及规律,而形成的系统的新的文艺观念和文艺思想。

毛泽东《讲话》发表后,重庆《新华日报》也摘要进行介绍,《讲话》精神在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及军队,在国统区文艺界,均产生了较大影响。仅在延安,受毛泽东《讲话》影响,文学、戏剧、音乐和美术均取得崭新的创作成果,如王大化以及李波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刘西林填词的歌曲《解放区的天》、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季的诗歌《王贵与李香香》,以及反映东北根据地进行土改的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等等。美术有古元、彦涵、胡一川、罗工柳、江丰等人的木刻版画,代表作有江丰的《清算》,古元的《减租金》《人民的刘志丹》,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胡一川的《牛犋变工队》,彦涵的《豆选》《当敌人搜山的时候》《来了亲人八路军》等。此外,延安新年画创作也得到发展,如古元的《拥护咱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合作社》,彦涵的《移民到陕北》《军民合作 抗战胜利》,夏风的新窗画《光荣参军》《支援前线》,张仃的《喜气临门》,力群的《丰衣足食》等。这些作品是文艺家按照毛泽东的《讲话》精神,深入群众和部队生活,参与土改和抗战等实际斗争与现实生活后,创作出的反映土地改革、再现抗日战争以及歌颂解放区新的生活内容,并有崭新形式的优秀艺术作品。这些创作成果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开辟了文艺表现人民大众的生产劳动和抗战斗争的新的文艺创作道路,使文艺从为贵族统治服务和为士大夫文人服务,转换到为人民大众服务和为现实斗争与新的生活服务的方向上来,使文艺回到大众的手中和身旁,实现中国现代文艺的重大变革,对中国现代文艺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彦涵《当敌人搜山的时候》1944年 黑白木刻 中国美术馆藏

二、《讲话》对新中国文艺的影响

《讲话》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总结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创作的新的成果,特别是总结延安文艺、根据地文艺、边区文艺和部队文艺新的创作经验,揭示中国新文艺的创作规律,提出中国新文艺的发展方针和原则。《讲话》精神和文艺思想对新中国的文艺创作与发展,同样普遍适用。实践证明,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新中国的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电影、舞蹈等,都取得了崭新的创作成果,《讲话》中的文艺思想,开启了新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的航程。

《讲话》的根本思想,就是解决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一个原则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文艺为人民大众,这就是我们党的文艺工作也是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在讲话中反复强调,文艺“是为人民的”,“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什么是人民大众?“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什么是“大众化”?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1940年,毛泽东高瞻远瞩,写作了《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纲领,两年后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建设新文化,人民大众也是主力军,我们的新文艺,必须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新文艺不是为帝国主义,不是为封建主义,也不是为汉奸文人服务的,只能是为人民大众的。中国古代艺术有宫廷艺术、宗教艺术、文人艺术,曾取得辉煌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划时代响亮地提出中国的新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将艺术的重心从为宫廷、为宗教、为文人服务的方向,转到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普通群众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中最突出的亮点,是20世纪中国文艺观念最重要的成果。

文艺的大众化,文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是《讲话》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代表工农等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正如毛泽东在鲁艺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方面的”。关于文艺的大众性问题,亦是共产党人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所依靠的根本力量,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是党文艺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于文艺的大众化问题,茅盾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总结国统区进步文艺创作成绩时,曾说到,大众化问题在上海文艺界曾进行过讨论,后传到解放区。大众化问题,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就初露端倪,如文学中提倡白话文,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打倒贵族文学,提倡社会的平民文学,就有文学大众化思想。当然,解放区文艺创作本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强调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是党所坚持的唯物史观和哲学观及党代表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所使然,解放区文艺家还受到列宁关于文学为千千万万人民大众服务理论观点的影响。同时,上海及其他国统区进步文艺家来到延安和根据地,将他们关于大众化问题的观点融入延安,丰富了延安文艺大众化理论。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在《讲话》中所论的文艺的大众性问题,主要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宗旨和初心,基于党所信奉的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其大众的内容主体是工农兵群众,也包括城市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而上海文艺界讨论的大众化的主体大概是城市市民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也包含工农在内。毛泽东讲的文艺的大众性和上海等国统区讲的文艺的大众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另一方面,文艺的大众化问题,还和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定位有关联。文艺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艺从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长篇论文《新民主主义论》,该文第十一节至十五节,集中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问题。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当时的中国,存在着帝国主义文化、半封建社会的文化、资产阶级文化,而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则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文化规定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首先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我们可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但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是科学的文化,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既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颂古非今,给历史以科学的地位,反对封建迷信及唯心论等非科学的文化。毛泽东上述有关思想在《讲话》中也得到体现。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大众性论述,更是和文艺的大众性相关联。毛泽东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毛泽东还提出大众文化教育中的提高和普及的相互关系,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反复强调人民大众和群众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认为这种新的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在抗战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根本内容,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众性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标志之一。毛泽东有关文化大众性的论述中的观点,以及文化与革命工作关系的观点等,两年后融入到《讲话》中,为解决文艺的大众性等问题做了理论准备。

《讲话》另一重要观点,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文艺看成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文艺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观念形态,“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丰富的矿藏。毛泽东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称为文艺创作中的“源”,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而且没有第二个源泉,强调其唯一性。此外,古代艺术及技巧也应该学习,但那是“流”,而不是“源”。毛泽东辩证地解决了文艺创作的“源”与“流”的关系。毛泽东鼓励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要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延安文艺座谈会结束后的第五天,即1942年5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会议上,再次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文艺家要“自觉地而不是勉强地和工农打成一片”,“文艺家要向工农兵取材,要和工农兵做朋友,像亲兄弟姐妹一样”。

鼓励文艺家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目的就是要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掌握人民群众的生活形式和思想情感,作为塑造人民群众新的艺术形象、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斗争的创作第一手材料。这实际上是提倡文艺作品应该表现当下的时代生活,反映当代活生生的新的生活风采。到群众中去的另一个目的,是学习民间艺术,学习人民群众朴实的艺术形式。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中央学习组会议上的报告的第二部分,进一步讲到学习民间艺术、群众艺术的重要性。毛泽东谈到,“艺术性高的我们要,低的我们也要”,“老百姓唱的歌,民间故事,机关里的墙报,战士吹牛拉故事,里面都有艺术。一字不识的人可以讲出美丽的故事,连说的话也是艺术性的”。文艺家到群众中去,也要学习研究这些艺术形式,并且还要帮助群众提高文艺水平。如此强调文艺家无条件地到人民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和学习群众的艺术形式,这既是毛泽东和共产党人对新的文艺的本质特点的全新的认识,也是对人民群众深怀的一种大爱精神的表现。

毛泽东《讲话》中关于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文艺家要深入工农群众、反映现实生活等观点,极大地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创作。《讲话》成为新中国文艺家们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中工农群众形象、再现新的时代与新的生活的思想指南。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创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广阔新天地,取得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刚一个月,毛泽东在百忙之中找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周扬谈话,商讨美术创作如何表现新中国的新面貌、新生活等问题。毛泽东建议,在解放区和根据地曾创作新年画,很受群众欢迎,有一定的创作与群众基础,优先发展和创作新年画。1949年11月,原文化部下发在全国开展新年画创作的工作指示,随之掀起了创作新年画的高潮。版画家古元、力群、江丰,国画家李可染、李琦、宋忠元、王盛烈,油画家吴冠中、李天祥、吴作人、林岗等,都加入了新年画创作,到1959年,新年画品种有六千多幅,印数达三亿一千多万张。新年画创作出现了反映工人农民新的生活和生产劳动场面的一大批优秀作品,如冯真的《娃娃戏》、古一舟的《劳动换来光荣》、李琦的《农民和拖拉机》、林岗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古元的《毛泽东和农民谈话》、赵延年的《工人同志给我们装好了抽水机》、李可染的《劳动模范游园大会》、张仃的《新中国的儿童》、郭乾德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对传统年画进行改进,使年画这种民族绘画品种和形式,获得新的生命,在表现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事物和新的工农形象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当时中国美协负责人蔡若虹著文称赞,新年画的成绩是“五四”以来任何新美术都不能比拟的,其成绩是执行毛泽东文艺方针的结果。新年画创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文艺的大众化与时代性方面的成功探索,为其他种类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榜样。

李可染《劳动模范游园大会 》 1952年 中国美术馆藏

1953年9月,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要求国画家要表现新时代的人物形象。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历代国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帝王将相、功臣烈女、文人大夫,此外山水花鸟亦是元明清绘画的主要题材。如何用传统国画表现新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国画家们进行了新的探索,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如姜燕的《考考妈妈》、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单应桂的《当代英雄》、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黄胄的《庆丰收》、宋文治的《劈山引水》、关山月的《新开发的公路》、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刘文西的《祖孙四代》、姚有多的《新队长》、张仃的《石景山钢铁厂》《大连新港》《西北炼油厂》等,这些作品反映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建设事业,塑造工人农民新的人物形象,使国画这种传统的画种,成为表现新的时代和人物的艺术形式。油画虽然是外来画种,但画家们将油画民族化,用以表现革命历史题材,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胡一川的《开镣》、罗工柳的《地道战》、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同时油画在表现工农业生产建设方面,以及塑造工农等艺术形象方面,也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潘世勋的《我们走在大路上》、董希文的《春到西藏》、王文彬的《夯歌》、朱乃正的《金色季节》等。

仅从美术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美术家们所取得的创作成绩,正是贯彻毛泽东有关文艺为人民大众、文艺表现工农群众生活的艺术思想的实践成果,这些创作成果构成新中国美术史的主体方面。

潘世勋《我们走在大路上》1964年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三、习近平对《讲话》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新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文艺在新时代的作用,关心文艺工作在新时代的发展,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讲话》精神,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文艺创作和文艺工作的新的观点和思想。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从中华民族文明史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阐述必须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认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它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的新成就,并指出近些年文艺方面出现的若干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在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更不能发生偏差。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讲话》中的思想,系统地阐述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融入人民的生活,要反映人民的心声,“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文艺家要把人民作为创作表现的主体形象,把人民作为文艺服务的对象,文艺作品也要交给人民去作审美鉴赏与评判。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拓展了《讲话》中文艺为人民大众的思想,为新时代我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进一步提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讲话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文艺家要心系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将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当代文艺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表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的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艺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还包括特别重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艺术审美鉴赏需要的新的现象,在2021年4月19日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他亲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观美术创作与艺术设计成果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观点,指明了美术与艺术在服务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及满足人民的高质量生活需求方面所承担的重要职责和作用。

近年来,美术工作者自觉以毛泽东同志《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在重大题材创作和主题性创作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指导下,分别创作完成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还资助中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项目和展览培训项目,取得很好的效果,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发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于2014年和2019年分别成功举办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水彩水粉画、漆画、陶艺以及设计艺术方面,均取得新的创作成果。参展作品以新的形式与风格、新的材料与方法,用视觉形象再现中国历史与文明中的重要事件,塑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新的人物形象,引领时代审美风尚,发挥了美术和设计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海报(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

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80周年,就是要更坚定地实践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大众的艺术思想,将学习《讲话》精神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创造文艺作品的高原与高峰,讴歌伟大的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作者:陈池瑜 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6期(总第81期)

责任编辑:王朝鹤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文艺•大众•时代: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6期目录

百年中国美术通史学科的发展与著述特征

“十七年”时期美术创作的时代特征(陈池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