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这一重要文本的系统梳理,阐释其中富有创见和深刻意蕴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述新要求,阐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开创性贡献和历史价值。
【关 键 词】 新时代 新征程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中国文联十一大 中国作协十大
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出席大会。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它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和深刻意蕴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述新要求,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新时代新征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一、对新时代新征程文艺事业方向道路的新论断
1.立足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从历史纵深和时代视野两个新维度上鲜明指出了文艺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1]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成就苦难辉煌,既离不开文化文艺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文艺这一重要精神力量的滋养。一方面,我们放眼过去一百年来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用丰富的文艺形式,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发挥了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而行,紧密围绕中心、努力服务大局,真情倾听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在文艺采风、文艺创作、文艺表演、文艺活动、文艺惠民、文艺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2016年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2019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联组会、2020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2017年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2018年给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2018年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2019年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贺信、2020年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2021年给国家话剧院艺术家回信,党中央相继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等规范性政策指导文件,力度之大,频度之多,密度之高,实属罕见。所有这些,足以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者格外重视、格外关心、格外厚爱。事实和实践充分表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正确结论、科学判断、大道之理。谁忽视或不承认或看不到这一点,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新时代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从历史的厚度和时代的高度,增强历史主动和历史认知,强化时代意识和时代责任,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走好新时代文艺赶考之路,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文艺新史诗新篇章。
……
作者:炜熠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1期(总第86期)
责任编辑:易平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